調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調解案例:雨棚高低之爭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溫故知新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對於小柯來說,正月十八是個好日子。小柯一家三口終於喬遷新居寬敞的陽臺,既能遮風避雨,又能享受陽光,一家人自然欣喜。可是這樣好的心情很快被一頂雨棚攪亂了。

那是小柯喬遷新居一個月後的一個傍晚,天氣有點陰冷,小柯下班到陽臺去收衣服,順便打開窗子透透氣。這一開窗,小柯馬上發現昔日陽臺下空曠的場地上多了一頂藍色的雨棚,這雨棚緊挨著自家的陽臺雨棚頂端離自家的陽臺不足1米。小柯越看越不順眼,而且很快意識到這個雨棚已經威脅到自家的安全,小偷只要爬上雨棚,便可輕而易舉進入自己的家中。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小柯心裡憋著一肚子氣,立刻敲開了一樓鄰居金大媽家的門。

他向金大媽道明瞭來意,希望她能把雨棚往下挪一挪。一樓的女主人金大媽得知二樓鄰居來訪,本來還挺客氣的,聽了小柯的要求後,臉色立刻陰沉下來,冷冷地說道“我們在自家的院子裡搭建雨棚,礙著你什麼啦!”小柯也不甘示弱:“你們家搭建雨棚是礙不著我,但如果小偷上了雨棚不用費力就能進入我家,你說怎麼辦?”兩人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讓個堅持要將雨棚往下挪,一個堅決不同意。

沒辦法,小柯只好找到城管,城管的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查之後認為:能否在自家的院子裡搭建雨棚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搭建雨棚應當得到批准,而且該雨棚也確實影響到小柯家的安全,要求一樓房主金某進行整改。

金某冷冷地回應道:“要整改也可以,所有費用你們來出。”

儘管城管一次又一次地通知整改,但樓下的雨棚始終還是在原位安然不動。小柯火了,跑到城管辦,揚言:“如果你們再不處理,我就把雨棚砸了,出了事情你們負責。”

城管辦沒有強拆業主雨棚的權力,但又怕小柯動真,影響了鄰里的和諧不說,有可能導致矛盾升級。城管負責人請求鎮司法所給予調解。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調解員認為,就目前情況看,小柯的情緒比較激動,如果不及時安撫,很有可能會導致矛盾激化。於是,他首先來到了小柯家,通過交談雙方很快拉近了距離。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接著,調解員給小柯講了“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都要砌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英母親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母:“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調解員解釋道:鄰里的事情就是這樣:“爭一爭,引紛爭;讓一讓六尺巷。”你的兒子很可愛,再過一兩年,也到了調皮淘氣的階段,在家裡蹦蹦跳跳很正常,如果鄰里關係好,樓下的忍一忍,就過去了:如果關係不好,有可能就跟你沒完沒了。”小柯,我看了現場,樓下的雨棚確實影響到你家的安全,即使不影響你家的安全,她家要建雨棚,鄰里間打個招呼也是應該的。這件事錯不在你。你讓他降低高度,這個要求也不過分。但這個雨棚已經搭建好了,現在要降低高度,要花不少錢這也是事實。俗話說,“鄰居好,賽金寶。”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將他家的雨棚給砸了,那你們兩家的怨仇就大了,為了這點小事不值啊!

小柯聽了調解員的一番話,似乎領悟到了鄰里關係的重要性,不禁問道:“那……這件事就這麼算了?”調解員聽他口氣,對此事有了鬆動,忙說:“不是算了,我有個辦法,你看好不好?”小柯問:“什麼辦法?”調解員說:“你住在二樓還沒有安裝防盜窗,本來也不是很安全,我馬上到樓下金大媽家去,儘可能勸說他們拿一些錢,讓你安上防盜窗,一來呢你的安全有了保障,二來呢你也不要再讓她家降低雨棚高度,這樣,事情解決了,也不傷兩家的和氣,你看好不好?”

小柯滿口答應。

為使糾紛得到及時化解,調解員又來到了金大媽家。還沒等調解員坐下,金大媽馬上封住調解員的口:“我知道你是來做我工作的,如果要我降低雨棚高度辦不到。”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調解員笑著說:“看來大媽是不歡迎我了。我早就知道大媽是個熱心腸的人,想必在幫助未婚青年牽線搭橋過程中也吃了不少閉門羹吧?”一句話把大媽逗樂了。

調解員從大媽助人為樂,說到大媽信息靈通,能說會道,說得大媽樂滋滋的。此時,當然就要言歸正傳了:

“聽說大媽為搭建雨棚花了不少錢,不過,如果真的哪一天小偷從你的雨棚上去小柯家把東西偷了,恐怕大媽真的要破一點小財了。大媽是個明白人,我想這點法律常識還是有的。”

金大媽苦笑著說:“當時我們搭建雨棚的時候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不過現在雨棚搭建好了,再要把它降下來太費事,浪費的錢就多了。”

調解員順水推舟:“如果這樣做,不但大媽臉上無光,而且你們會一直抱怨樓上小柯的,日後鄰里關係難以相處。我想,不如大媽拿一些錢讓他們家安裝防盜窗算了。”

大媽的臉上開始多雲轉晴:“讓我們拿多少錢?”

調解員:“這個好商量。”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經過調解員雙方做工作,最後,金大媽拿出500元給小柯家安裝防盜窗。從此,兩家相安無事。

調解心語

借古喻今法是用歷史上的典故教育影響當事人的一種調解方法。這些典故家喻戶曉,寓意深刻,老百願意接受,比空洞的說教要強百倍。其實,鄰里之間並沒有多少利害衝突,只要我們的調解員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多鄰里糾紛就能夠迎刃而解。

本案中,如何做通小柯的思想工作,是化解糾紛的關鍵。調解員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特別是一則“六尺巷”的故事,徹底打開了小柯的心結,為糾紛的解決鋪平了道路。

專家點評

關注當事人的核心利益是本案成功調解的又一亮點。本案中,小柯的核心利益是住宅安全;金大媽的核心利益是不能降低雨棚高度,調解方案充分考慮到了他們的核心利。500元錢,不是防盜窗的全部價值,但卻能夠對小柯的住宅安全提供幫助,因而,雙方當事人都基本能夠接受。

调解36法之四|借古喻今法——调解案例:雨棚高低之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