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今天我想推薦一部最近看的電影

《馬戲之王》講了一個底層小人物逆襲的故事。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窮小子巴納姆贏取白富美后,經歷失業,但他憑著奇特的想象力,召集了一群身懷絕技的怪咖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馬戲團,他自己也從nobody一躍成為最優秀的造夢大師,在追逐名利迷失自我之後又迴歸家庭。

影片取材於真人真事,但嚴格來說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記電影。

《馬戲之王》在電影中探討了“我是誰”這一戲劇舞臺上永恆的主題。

例如鬍鬚女士等表演人員被擋在酒會大門外後唱的《This is me》,還有巴納姆最後回到紐約在酒館唱的《From now on》。

這個主題幾乎在每部音樂劇、歌舞片中都能找到身影。而這樣的場景總是一次次地感動著我們,鼓勵我們在生活中去尋找最真實的自己,不要被他人的惡語所左右。

而自己是誰,有何特別,也就不重要了,因為我們同時在人生的舞臺上,以自信的面目綻放著自我。在真實下,人人平等。

正如片尾戲劇評論家對巴納姆所說:“你能將不同膚色,高矮胖瘦的人搬上舞臺,不卑不亢的表演,換個評論家會將其稱為一場人性的狂歡。”

影片的主題是成長、愛與夢想。

可能每個人的成長都是需要契機的。

猝不及防就失業後,巴納姆突然有了個養家的點子,他發明了馬戲團的前身博物館。

他發傳單,大聲吆喝,但是無人問津。人們把宣傳單隨意地扔在地上,當成垃圾。

簡而言之,這半段就是被嫌棄的巴納姆的失意人生。

另求生路的他決定招募樣貌奇怪的人,舉行表演來賺觀眾的票錢。他的演員裡有巨型胖子,有侏儒,有長滿鬍子的女人…

這些平時不敢在社會露面的人,卻在巴納姆的帶領下,走進公眾視線。

“來我這兒,看你平時見不到的神人。”

他們都有自己的夢想。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表,但是他們也可以走出黑暗,不在人群中躲躲藏藏。

不管別人是否肯定,我都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值得被珍惜的我。

如此奪人眼球的宣傳手段,讓巴納姆獲得收益的同時,也招來不少非議,瞬間置身風口浪尖。

巴納姆在歷史上也是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是個宣傳高手,總能想出新噱頭吸引觀眾,並不在乎反面聲音。因為“凡是宣傳皆好事”。

而且每一個走進馬戲團的觀眾,他們臉上的笑容都是真的,這不就是最重要的嗎?

經歷了一系列的浮浮沉沉,巴納姆意識到,身邊的人才是最珍貴的。他選擇退出曖昧的感情,退出名利場,迴歸家庭,陪伴女兒成長。

前段時間看《前任三》的時候,很多人都說看完後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當下,珍惜現在。看完《馬戲之王》,也有同樣的感受,要好好的珍惜身邊的人。

成長本來就很痛,慶幸的是,我們還有時間。

當你和這個世界交手多年,你是否依然光彩依舊,興趣盎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