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偶像養不成

投資人和創業者總會說,這是女團最好的時代,這是實現夢想的時代。但實際上,大多投資人只希望快速看到資金的回報。他們不會關心女團的成長,只會快速地靠粉推經濟去販賣夢想,榨乾最後的油田。

快30歲的人了是不是要穩重一點?我是說我。

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長期佔據微博熱搜和娛樂頭條、順帶帶起一些商業媒體流量的《偶像練習生》,讓我們在蹭熱度的同時結結實實深挖了一把養成的機制、造星的套路、金主的欲求和經紀公司的模式。星星眼看著各種風格的小哥哥,年齡一下子回到16歲。

曾以為《創造101》能讓我們繼續16,沒想到看完最近幾期,面無表情的我們保守估算,心理年齡大概有40。看著這群小朋友胡鬧,心裡琢磨著:套路還是那個套路,可是怎麼有點跑偏了?

1

這裡是來自靈魂深處的節目吐槽

別騙老阿姨了,昨晚之前,兩期節目近4個小時沒有任何公演,《創造101》的所謂偶像養成綜藝,根本就是一個大型美少女放飛自我的紀錄片現場啊!

所謂的放飛大概就在於,平均5min就會有小姐姐哭起來:開心了哭,不開心了更要哭;舞蹈學不會要哭,學會了就欣喜地哭一下;晉級了哭,沒被pick哭慘了;臺上哭臺下哭,孤獨地哭、抱作一團的哭……各種哭姿羅列於此,總有一款能打動你。

難怪有網友說,你們這是瓊瑤阿姨新劇的海選現場?最不能忍的是,這些哭戲佔據了太多時長,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所謂實力的展示,努力沒見著,努力哭的倒是大有人在。

或許這本該剪輯背鍋,於是眾多網友看完之後紛紛表示:節目組良心何在?

試圖回憶起觀看第一期《創造101》的心情,發現已經相當模糊,哎,只記得那時年紀小,單純無畏進圈套。跟著編導走著走著我們突然醒悟,你們想讓大家跟著哭這一招可一點都不高級啊,這屬於嚴重汙衊我的智商,沒笑出聲來已經算十分給面兒。

不過如今,哪個綜藝節目還能沒個劇本了?隆重介紹一下,《創造101》正在把“人設”這件事兒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全國村花楊超越,傻白甜定位+全村希望,開頭直指《偶像練習生》中的董巖磊,綜藝感十足;pig day day朱天天,情緒極易激動,看起來像是瘋狂英語李陽的傳人,結果被人挖出來此前參加超女也曾是一個正常人來著……

另外我想問一下,節目組請sunshine過來溜一圈,目的何在?嗯??不是人造革,你是真的皮。

群體人設大概可以是以下幾種:撕逼化、感天動地化、積極努力陽光向上每個人都實力與人品兼備化、正兒八經選秀化,但顯然如果太正經是沒有話題點的,否則我播放量怎麼保證?熱搜怎麼上去?金主怎麼能伺候好?金主要是不高興了,一切變現都免談。

偶像製造早已被資本市場看中,為《偶像練習生》輸送選手的麥銳娛樂、AIF娛樂、次元文化也都在2017年相繼融資。2018年4月,在偶練中成功打響“坤音四子”名號的坤音娛樂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真格基金跟投的pre-A輪融資,坤音老闆說了:市場有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大家一起把整個盤子做大,但為了擁有持續的競爭力,我們也需要進行防禦性融資,起碼把彈藥準備好。

偶像元年的說法每每被提起,提供彈藥的“資本家”們當然樂見其成,但這靠著一兩期綜藝節目就能達成嗎?於是我們系統的分析了一下,為什麼大批資本砸進來,中國女團還是起不來。

2

模仿別人是中國女團的特色

《創造101》女團“發起人”黃子韜怎麼說的?

“現在的市場因為老闆和經紀人不懂,所以做出來的東西是失敗的,他們一直在模仿韓國日本或者是美國。”

多麼痛的領悟。當然會有人反駁,像SING組合、七朵組合不算麼?還有那個SNH48,就是借鑑島國模式、穿著打扮像cosplay的SNH48……Excuse me ?

的確,S.I.N.G組合一直都是以中國風歌曲為主,作為酷狗音樂推出的女團,憑藉酷狗音樂大力推廣,終於使部分歌曲擠入新歌排行榜前三。但使出渾身解數,也只是不溫不火。當S.I.N.G走下了神壇,去《創造101》的選秀舞臺碰運氣,不料一比高下之後,“亞洲首個電子國風女團”的帽子還是,emmm…你們懂得。

不過這也比七朵組合強。在經歷瞭解散、成員轉行進入金融業、官博停更等一系列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不敢想的事件之後,七朵再次復出了。但是講真,叫好不叫座,你們認識這兩個組合麼?

追究其根本,還是得佩服以日韓為代表的藝人創造環境,在“培養—演出—盈利—再培養”的良性循環下,日本推崇元氣滿滿的少男少女,韓國更偏向于帥氣性感的俊男靚女。而兩國的選秀打造模式則把特點做到了極致。韓國的偶像學校邊、sixteen到早期的青春不敗、英雄豪傑、少時綜藝……這些團綜都將大片的男女拜倒在女團的石榴裙下。

這也可以解釋中國女團的選秀節目《創造101》還要照抄韓國《produce101》了。韓國原版的《produce101》選秀的團體組合I.O.I、WANNA ONE確實在兩年內大筆撈金、名聲大噪。WANNA ONE組合出道100天,在不包括音源和專輯收益只針對公演和廣告部分獲得的純利潤情況下,所屬經紀公司可分得1億5千萬韓幣(約90萬RMB)。作為僅出道三個月的新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

所以《創造101》有了前輩成功的範本,中國照著學怎麼著也會走路了。

3

日韓風一刮就是上百億

韓國的經紀公司要數SM、YG、JYP、FNC這四大財團。

其中SM這個老牌帝國一直立於不敗之地,穩坐韓國娛樂產業頭把交椅。首爾江南區三成洞的Coex國際會展中心、6層高的綜合文化空間成了韓流一族的"朝拜聖地"。

上世紀90年代,韓國舉國發展文化產業,歌手出身的李秀滿創立了SM娛樂,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SM的王牌團體,各個都值的舔屏。比如h.o.t.、神話、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SHINee、f(x)、EXO……有顏值有實力,值得pick還不過氣。

而SM獨特的造星模式“選拔-培訓-製作-營銷”,一直都是非常之穩。

所以財報上的好看不是沒道理的:2016年SM、YG、JYP、FNC聯合的銷售額為8368億韓幣,約500億RMB。YG約為3218億韓元,JYP為736億韓元,FNC創收914億韓元,而SM公司以銷售額3498億7022萬9327韓元的收入位居首位。

SM有更大的野心。

2012年,SM娛樂併購了另一家上市公司,改名為SM C&C。將原來的音樂擴大到電視劇、電影、音樂劇等影視方面的製作,同時開啟了對演員和笑星主持人的藝人經紀。

更加令人注意的是,阿里曾與SM簽署了關於在華音樂業務和電子商務業務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對SM投資35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474億元。看來,韓國的藝人市場,連阿里都垂涎三分。

當然,這並不是崇韓媚外。SM飽受詬病的血汗合約,從來沒收回本錢的演技部門,都是SM的汙點。單純從造星實力上來講,就算從零起步,中國公司的造星能力趕超它也是希望渺茫。

300多個女團,活下去的有幾個?

在《創造101》的播出過程中,Ella成為了節目中的導師。作為十幾年女團的SHE成員在節目中出現,看起來像是一種積極的暗示。

“我們的女性粉絲佔比高過70%。”Ella在節目中透露SHE組合在當年確實是一個包容迷妹和宅男粉絲的女團。雖然目前是三人“單飛不解散”的形式存在,但是卻像一個三角架,長久而又堅固,出道17年,紅了17年。

ELLA在節目中面對如今演藝圈女團凋零的現狀,她認為女團最重要的就是有一起拼搏的姐妹戰友,讓人們感受到真心努力的勇氣,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其實,與其說在17年中有一起拼搏的三姐妹,不如說還有一路成長的粉絲。

當年在三人的活動中,從來不會考慮站C位的問題。

而反觀當下,C位要選拔、C位要爭搶、C位還要被粉絲評價。當下的女團到底是為了競爭而競爭,還是為了存活而放棄所謂的團魂呢?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女團目前至少有300個。

2012年脫胎於日本AKB48養成模式的SNH48;2014年的1931;2015年 “顏值醜出新低”旗號的Sunshine;2016年蜜蜂少女隊;2017年 女團FFC、MERA組合……無數組合泛起過水花又迅速隕落, 混得最好出道得最早的48系女團SNH48至今還沒有出村。看來再出來一個SHE、Twins這種經典的女團真的太難了。

養成團需要大量近距離的曝光。日本株式會社AKS亞洲總裁寺田成昇對於偶像的解釋,“粉絲依賴偶像能共有夢想,能給予粉絲夢想的同感,我認為這才是偶像。”

本次的《創造101》確實是在全程選拔過程中進行同步直播,將選手的喜怒哀樂無限放大,但仔細思考:在一次次劇場演出,一次次見面會,一張張EP、每一次投票之後,就能讓粉絲達到同感麼?不見得。

中國女團的死,歸根到底,只能默認:不是團體的質量不行,就是公司的運營太喪了。

結語

投資人總會說,這是女團最好的時代,這是實現夢想的時代。

但實際上,太多的投資人希望能快速看到資金的回報。但對於女團來講孵化的前期投入需要很大的一筆支出。但是商人們會管女團的成長麼?他們只會快速地靠粉推經濟去販賣夢想,榨乾最後的油田。

當女團被Diss沒有實力還妄想成名之時,解散就是最順其自然的結局。可笑的是,舞臺從不缺撲上前的勇士,她們不怕犧牲。因為在這個怪圈裡,當你被黑的時候,也就離紅不遠了。

金主們,擦亮眼睛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