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請關注下我們,藏友的一個小小的動作,對我們有大大的鼓舞!謝謝各位。

古錢幣上的書法增加了錢幣的文化價值,為古錢幣增彩增色,因為錢上的書法,歷經千年的洗禮的古錢幣依然被後世讚歎,這些美麗的書法字體與古錢幣都有哪些關係呢?

秦代小篆“半兩”錢。秦丞相李斯創作,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懸針篆是小篆的一種,也叫垂針篆,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說:“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說:“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開元通寶”。錢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開鑄“開元通寶”,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皇宋通寶,九疊篆“皇宋通寶”錢,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為古泉大珍。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名泉之一的泰和重寶是藏友競相爭搶收藏的一枚錢幣,這枚錢幣制作精良,字體漂亮。是党懷英所書,世稱“獨步金代”,尤愛玉箸篆書。泰和四年,書“泰和重寶”,鑄於錢幣之上,是為“金泰和”。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說到美麗瀟灑的字體,能夠數的上的那就是宋徽宗的“玉劃銀勾”瘦金體。別看,宋徽宗這個人管理國家不靠譜,最後把國滅自己也搭進去一條命,但是他個人的書法造詣特別的高,所以啊,才有了現在泉友把玩由徽宗親自題寫的錢幣,“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這兩個錢是宋徽宗用瘦金體書寫的,鑄造精美,字看起來更美,是廣大泉友們的愛物。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有崇寧通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深具骨秀格清之氣韻,書法超妙絕倫,堪稱幣文楷書之顛峰。世人評此為“宋代第一泉”,與新莽並稱中國錢發“二聖”。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大中通寶”錢。據說為朱元璋所書。正面書有“大中通寶”四字,佈局疏朗。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崇寧重寶,關於這個錢,到底是誰所書至今還在討論,很多人認為其面文為蔡京所書,為什麼會有這種猜疑呢?後人這樣解釋:錢上面蔡京故意把“崇”字的山和宗的豎筆上下貫通,連成一線;將“寧”字繁體之中的“心”省略,但這種說法被人否決,出土的崇寧重寶並沒有出現這樣版別的錢,不過這可讓造假的有機可乘了,市面上一旦出現以上描述的錢幣,肯定是仿品。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元祐通寶,相傳為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那個愛吃肉的蘇東坡。有兩種字體的錢。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元豐通寶,據說是蘇東坡所書,很多錢幣文獻都提到蘇東坡在宋神宗時期曾經書寫過“元豐通寶”錢文,也有人認為蘇東坡書寫的是“元祐通寶”而不是“元豐通寶”。。

書法家與古錢幣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你還知道哪些字體非常美麗的古錢幣,歡迎在評論中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