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天災摧毀了二千多年前的圖書館,現在連設計理念都全丟了


位於土耳其以弗所的“塞爾瑟斯圖書館”,公元135年,以弗所的在任總督為了紀念他已故世的父親,在古城中心規劃建造這座上、下兩層的精雕大理石浮雕建築,並以他父親的名字“塞爾瑟斯”來命名這座圖書館。

從公元前334年起,亞歷山大大帝把以弗所納入希臘帝國的版圖,從而將以弗所推上鼎盛發展的時期,成為整個小亞細亞地區商業、政治和文化宗教中心,是小亞細亞的省會,是僅次於亞歷山大城的第二大城市。

由於古羅馬、古希臘等歷史的戰爭以及大地震的天災,以弗所已經蕩然無存了,現在能看到的是初步挖掘修復的部分遺蹟。

這座塞爾瑟斯圖書館,雖然這是看到一幅二層的殘壁,但是這裡修復的最好的一部分,

這座圖書館的設計者應該是精通光學、暖通原理的專家,座向為:座西向東,這種座向的建築通常在東方風建築水學中是比較少用的,因為這座向就是“上午曬到底,下午進烤爐”。

雖然目前整個圖書館只剩下修復的16根大柱支撐的二層殘壁,但從殘壁的門口及窗戶設計看出,窗戶絕不是隨便而定,隨太陽的位置的偏移,整座圖書館四周的二層窗戶投進圖書館的光線也不停變換,而且通光亮計算準確,在沒有電燈的年代,儘量讓日光都能顧及圖書館的看書光線量。

這個圖書館叫當時藏書高達1.2萬卷,圖書館正門面牆壁有四個壁龕,擺放著四尊漢白玉人物雕像,分別寓意:智慧、命運、學問、美德;非常可惜的是隻剩下一尊是基本完整的。

還有設計還充分考慮了愛琴海氣候的影響,據說穹頂還留有散熱氣流的氣窗,空氣的對流,形成屋內非常乾爽、涼快,書架之間的通道及透氣也非常考究,非常有利書籍的保存,值得後人學習!

這是修復的殘柱,依然看出、構想出當時設計的理念。

這種環保的設計理念,在現在依然發生作用,但是現在的大型圖書館公共建築中已經甚少應用,基本都全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