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工程與風工程國際高端論壇(10月14-15日 重慶)

結構工程與風工程國際高端論壇

International High-end Forum on Structure Engineering and Wind Engineering (IHFSEWE 2017)

(2017年10月14-15日 中國·重慶)

主辦單位:風敏感基礎設施抗風減災創新引智基地(北京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承辦單位:《建築結構》雜誌社

支持單位:國家外國專家局科教文衛專家司、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間:2017年10月13-15日(13日報到,14-15日兩天會議)

點:重慶君豪大酒店(重慶市江北區金源路9號)

一、會議背景

二、論壇報告

會議報告官方語言為英文,已確定參會國內外專家及報告題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序號

報告專家

單位

職稱及職務

報告題目

1

周緒紅

重慶大學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

題目待定

2

歐進萍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The Carrying-Damping Double Functional Steel Members and A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s for Fabricated Buildings

裝配式建築幾種承載-消能鋼質構件及其抗震減振結構體系

3

陳政清

湖南大學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題目待定

4

楊永斌

重慶大學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Spectral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Tunnels

地下隧道的地震反應譜分析

5

Kishor Mehta

Texas Tech University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

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Evolution of Assessment of Wind Speeds in Tornadoes

龍捲風風速估計的進化

6

Yukio Tamura

重慶大學

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前國際風工程學會主席

Tornados in Japan and Japanese Enhanced Fujita-scale

日本龍捲風及日本改良藤田級數

7

Ahsan Kareem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美國聖母大學)

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風工程學會現任主席

Stochastic Emulation in Multi-Fidelity CFD Simulations

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多維度保真仿真

8

Theodore Stathopoulos

Concordia University

(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

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Wind Loads on Solar Panels: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ate-of-the-Art

太陽能光伏板風荷載:對最新水平的貢獻

9

Giovanni Solari

University of Genova

(意大利熱那亞大學)

教授,前國際風工程學會主席

Recent Advances on Thunderstorm Outflows by the WINDYN Research Group

意大利熱那亞大學風工程與結構動力學研究組關於雷暴研究的最新進展

10

Horia Hangan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WindEEE研究中心創始人

Novel Techniques in Wind Engineering

風工程中的新技術

11

Kenny C S Kwok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

教授,悉尼大學風洞實驗室主任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Occupant Response to Wind-induced Building Sway Research

風致建築擺動情況下室內人員反應研究綜述

12

Siu-Seong Law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理工大學)

教授

Identification of Aerodynamic Force on a SDOF System in Wind Tunnel Test

風洞試驗中單自由度系統的氣動力識別

13

Kincho H. Law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斯坦福大學)

教授,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傑出會員

Data Driven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or Maximization of Wind Farm Production

基於數據驅動(機器學習)的風場輸出最大化研究

14

You-Lin Xu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理工大學)

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建設與環境學院院長

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Non-Stationary Wind Speeds for Long-Span Bridges

大跨橋樑非穩態風速場的條件模擬

15

Xin-Zhong Chen

Texas Tech University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

教授,長江學者,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Jack E. Cermak獎章獲得者

Crosswind Response of Tall Buildings: Aeroelastic, Inelastic and Nonstationary effects

高層建築橫風向響應:氣彈、彈塑性、非穩態效應

16

Flay Richard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

教授,奧克蘭大學空氣動力學實驗室主任

Wind Speed Up Over Hills and the Effect on Structural Wind Loading

山地風速加速效應及其對結構風荷載的影響

17

Charalampos Baniotopoulos

University of Brmingham

(英國伯明翰大學)

教授,希臘風工程與空氣動力學協會主席

Amalgamating Wind Engineering with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he WINERCOST COST Action

風工程與結構工程的聯合:歐洲科技合作組織(WINERCOST COST)的努力

18

Giuseppe Piccardo

University of Genova

(意大利熱那亞大學)

副教授

A Generalized Gust Effect Technique for Aeroelastic Structures

一種針對氣彈結構的廣義陣風效應分析技術

19

Billie F. Spencer, J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香檳分校土木工程專業首席教授,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

State-of-the-Art and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in the USA

全美橋樑基礎設施監測技術的最新技術水平及實踐

20

Soon-Duck Kwon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韓國全北國立大學)

教授,韓國全北國立大學風洞實驗室主任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Wind Energy Potential Assessment due to Limited Data

基於有限數據的潛在風能評估的不確定性分析

21

李惠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長江學者

Multiple-disaster Effects and Flow Control of Bridges

橋樑多災害效應及流場控制

22

Xin-Qun Zhu

Western Sydeny University

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

副教授,澳大利亞健康監測協會執行委員,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結構健康監測與控制協會委員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based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車橋耦合健康監測的最新進展

23

Chris Baker

University of Brmingham

(英國伯明翰大學)

教授,國際風工程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A Framework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ornado Risk to Structures and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一種結構及基礎設施網絡龍捲風風險評估的計算框架

24

Ashraf El Damatty

Univ. of Western Ontario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

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WindEEE研究中心主任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s under Downburst and Tornadoes- From Numerical Modeling to Testing to Code Implementation

下擊暴流及龍捲風下輸電線塔結構風致響應:數值模擬、實測及規範的編制

25

Hiroto Suzuki

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東日本鐵路公司)

研究員,東日本鐵路公司“防災研究實驗室”主任

Development of a Tornado Detection Method in Japanese Railroad

日本鐵路龍捲風監測方法進展

26

Qiu-sheng Li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城市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首席教授,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Jack E. Cermak獎章獲得者

Monitoring of boundary layer wind structure and wind effects on buildings during typhoons

颱風大氣邊界層結構及其風致建築效應監測

27

Chii-Ming Cheng

Tamkang University

(臺灣淡江大學)

榮譽教授

Application of a CFD-ANN scheme on aerodynamic database

基於計算流體動力學-人工神經網絡架構的空氣動力學數據庫的應用

三、參會費用及報名方式

(1)會議費用:2000元/人(包含資料費、場地費等)。

(2)報名方式:請訪問《建築結構》官網:http://www.buildingstructure.cn/Item/19209.aspx,在左側公告欄下載填寫會議回執表(見附件)併發至:[email protected](限額100人),請於2017年9月20日返回參會回執表並繳納會議費以保證參會名額。會務組將在3個工作日回覆是否報名成功,如未收到回覆請及時與會務組聯繫。付款信息如下:

戶名: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開戶銀行:招商銀行北京東三環支行;

賬號:110908001310606; 匯款留言:風工程會議+“參會者姓名”。

特別提醒:請儘量採用銀行匯款(櫃檯轉款、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均可)形式,不推薦使用支付寶匯款(因支付寶系統原因會造成匯款信息不全,不能及時進賬並開具發票)。

(3)會議酒店:重慶君豪大飯店(重慶市江北區金源路9號),大床房和標準間皆為:450元/間/天(含早餐)。因10月為重慶旅遊旺季,酒店住房比較緊張,需要會務組預定住宿的代表,請在報名表中填寫清楚,並務必於9月20日前提交回執表和匯繳會議費。住宿費請在會議現場報到完成後,直接交付賓館,費用自理。參會代表也可自行預定入住其他酒店。

四、論壇招商

本次論壇提供會場展位、會議禮品、資料裝袋、晚宴贊助等多種宣傳形式。有意向的企業請及早聯絡,具體可來電諮詢:158016015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