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杭州,不知道這些名勝古蹟如今是否還健在


1917年,美國社會學家西德尼·戴維德·甘博來到杭州,用鏡頭記錄了那時的杭州風景。攝影:西德尼·戴維德·甘博。杭州城歷史悠久,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都城。吳越國最後一任國王錢弘俶崇信佛教,在杭州建造了三座著名的佛塔,分別為雷峰塔、六和塔和保俶塔。雷峰塔建於公元975年,為錢弘俶為慶祝妃子黃氏得子而建,初名皇妃塔。圖為1917年,矗立近千年的雷峰塔。

“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同時,雷峰塔即傳說中鎮壓白素貞處。1924年,雷峰塔倒塌,今天的雷峰塔於2002年在原址重建。雷峰塔下的淨慈寺亦是錢弘俶時期所建,始建於954年。寺內有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鐘”,圖中為南屏晚鐘碑亭。

錢塘江邊六和塔。六和塔位於西湖之南,始建於公元970年,吳越王為鎮住錢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禪師建造了六和塔。“六和”取佛教“六和敬”之義。清乾隆帝曾為六和塔每層題字,分別為: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綱、五雲覆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


保俶塔位於西湖以北寶石山上,據載始建於五代後周年間,又因其名故,民間流傳有吳越王錢弘俶入汴覲宋、造塔還願的傳說。保俶塔歷經多次修建,圖中保俶塔為明萬曆七年重修而成,共七層,可登臨。今日現存的實心塔為民國二十二年按照古塔原樣修葺而成。

寶石山岩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當朝陽或落日灑沐之時,分外耀目,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寶石山因此而得名,新西湖十景之一"寶石流霞"的出處就在於此。其西側的葛嶺以東晉名道葛洪在此煉丹而得名。圖為遠眺葛嶺與西湖。

圖為自葛嶺遠眺杭州城。湖上長堤即是白堤,近處建築群為著名的新新飯店。新新飯店由西式建築群何莊改建而成,宋慶齡、蔣經國、魯迅、胡適、芥川龍之介、美國哲學家杜威等名人都曾在此下榻。

杭州十大古城門之一的清波門。清波門在五代吳越時為水門,位於杭州城西南側,瀕湖之東南。清波門一帶古蹟眾多,歷史上曾是文人墨客寓居之地,又因門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從此門運入,故有“清波門外柴擔兒”之民謠。現清波門已被拆除,僅留地名。

文瀾閣牌坊和聖因寺。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由杭州聖因寺後的玉蘭堂改建而成,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倖存的一閣。現存建築系光緒六年重建。


透過西泠橋橋洞看保俶塔。西泠橋位於棲霞嶺麓與孤山之間,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環洞石拱橋,又名“西林橋”。西泠橋建於何時已無從考證,但最遲在南宋即見諸史料。西泠橋周邊有蘇小小墓、武松墓等景點。圖中的西泠橋於1914年經歷了一次大修,留下我們今天見到的主體部分。

西湖麴院的玉帶橋。此橋建於清代,位於蘇堤東浦橋南側,為嶽湖與西里湖的分界。玉帶橋是一座三跨石級橋,同時也是西湖上唯一一座有廊亭的漢白玉拱橋,有景“玉帶晴虹”。晚清逐漸荒蕪,橋上廊亭亦坍圮,故圖中的玉帶橋上沒有廊亭。1983年,玉帶橋重建,修復了橋上廊亭。

嶽王廟“碧血丹心”牌坊。嶽王墓及嶽王廟為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岳飛而建,位於西湖西北角棲霞嶺南麓,始建於宋嘉定十四年,“碧血丹心”牌坊建於雍正九年,神道兩側遍植松柏,頗為肅穆。舊牌坊隨岳廟毀於文革,重建於1979年,由趙樸初題字。


嶽王廟內秦檜夫婦跪像。岳廟始建時並無二人跪像,明成化十一年,浙江布政使周木重修岳飛墓,首次鑄秦檜夫婦跪像,後每修時,皆重鑄秦檜等跪像,至今已歷十二次。有詩謂之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岳飛墓及石俑石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