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文 | 孔冰欣

呂秀蓮口才、文筆向來不差,此番吟賦“歸去來兮辭”,不禁令島內朝野再感震動。5月31日,呂秀蓮回臺後又強調:“從昨天晚上開始,民進黨就跟我沒有關係了。”切割之意,似顯決絕。不過,對是否會以無黨籍身份參加臺北市長選舉,她稱“心念沒改變,未來不排除任何可能”。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導火索:臺北市長候選人之爭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年過七旬的呂秀蓮“根正苗綠”,參加過上世紀70年代末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美麗島運動”,被當局釋放後赴美留學。1990年加入民進黨,宣揚“臺獨”思想。2000年與2004年,呂秀蓮兩度當選為臺灣地區副領導人,成為當時島內政治地位最高的女性。

至於現下她選擇與民進黨“拗斷”,公認的導火索,是其認為民進黨方面在決定臺北市長候選人時“黑箱操作”,沒有采取民調,僅靠一次“電視政見發佈會+內部討論”,便把自己“刷”下,徵召資歷、能力均綆短汲深的民意代表姚文智參選。此舉不啻證明,黨內初選機制形同虛設,明挑姚文智,暗助柯文哲,藕斷絲連無“原則”。

呂秀蓮真正忍不下的,是自己好歹是黨內大佬級別的人物,但擺在眼前的局勢很明朗,對民進黨而言,“棄姚保柯”比“棄呂保柯”面子上更掛得住——何況,難道民進黨的天空,就姓呂的那片雲彩才下雨?橫算豎算,居然都是淪為棄子的下場,蔡英文“重菊輕蓮”的“大小目”滋味已然不好受,將姚文智的“為黨犧牲”置於自己的“為黨奮鬥”之前,就更是欺人太甚了。

從目前選情看,如果呂秀蓮堅持“脫黨”並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臺北市長,對綠營肯定不利。在臺北選民“藍大於綠”的背景下,分裂的泛綠陣營讓民進黨的臺北市長選戰愈發難打。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蔡英文邀民進黨黨籍“立委”餐敘,會中談到呂秀蓮要與民進黨說再見,與會者轉述,蔡英文將拜會呂秀蓮;另,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室秘書長陳菊說,民進黨已沒有分裂的本錢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民進黨大佬鬧退黨,亦非新鮮事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太陽底下無新事,民進黨大佬鬧退黨,亦非呂秀蓮開的先河。

第一位是前主席許信良。在其領導下,民進黨成為能夠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臺灣最大在野黨。1999年,為了角逐2000年地區領導人寶座,許信良不惜退黨對決陳水扁。阿扁執政八年,民進黨聲勢墜入谷底,許信良又“絕地歸來”——蔡英文親自向他頒發了黨證。

第二位退黨前主席是施明德,他與民進黨最終勢同水火。阿扁執政後,因為理念不同,他於2000年11月宣佈退黨。2006年陳水扁貪汙弊案爆發後,施明德發動百萬“紅衫軍”倒扁運動,雖然沒有讓阿扁下臺,但卻重創民進黨政權,客觀上為國民黨做了嫁衣。

第三位退黨的前主席是林義雄。林義雄擔任黨主席時帶領民進黨贏得2000年選舉,此後“深藏功與名”。據臺灣媒體報道,林義雄2006年退黨的理由是“政黨的目的應在促進‘國家’的政治進步,不應為了爭奪政治地位及權力而捨棄‘國家’的利益”。

最後一位退出民進黨的黨主席,恰是阿扁本尊。在貪腐弊案的壓力下,為了避免被開除出黨,2008年8月15日,阿扁和扁嫂吳淑珍宣佈退出民進黨。(順帶一提,這回阿扁呼籲蔡英文儘快對呂秀蓮進行慰留,倒是不負秀蓮的“忠心”一片)

而早在呂秀蓮獻出“割袍斷義”一幕之前,前臺南縣長蘇煥智亦在今年3月宣佈退出民進黨,參選臺北市長,給的理由幾乎如出一轍:蔡政府與民進黨創黨的初衷相背離,創黨精神不復,悲哉。“小英政府及民進黨高層的政治經濟社會路線,已經偏離了振興經濟及照顧弱勢的基本路線,如果繼續留在民進黨內,已無法再對臺灣有所貢獻。”現在,“祖母綠”秀蓮大發飆,島內跟著看好戲的吃瓜群眾紛紛神經質似的起鬨:“不要只是和民進黨說Bye Bye啦……直接宣佈參選吧……乾脆2018年選市長、2020年選領導人”;“蘇貞昌行,秀蓮姐姐一定也行”;“為了爭第三名退黨”;“大跳船時代”;“厲害了,我的蓮”。

呂秀蓮號稱與民進黨“拗斷”:道不同,不相為謀

秀蓮黨內不想“秀”;英文治臺實不“英”。孤懸海外,小島密雲遮空;叫囂“獨立”,難掩惶惶無計。派系紛雜,人心鬼蜮;明爭暗鬥,笑臉魍魎。以一人、一黨之“利”,行誤家、誤國之弊,可乎,不可乎?綠營機關算盡,但蠅營狗苟的下場,既留不住所謂“元老”,也留不住所謂“友邦”(多國相繼與臺灣"斷交"),更留不住歷史大勢所趨。在不久的將來,與民進黨“道不同,不相為謀”者,只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