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資產”攜手64億元基金馳援 為何ST尤夫卻跌停不止?

“航天資產”攜手64億元基金馳援 為何ST尤夫卻跌停不止?

“1、2....23、24、25”,對於ST尤夫的股東來說,每個數字都令心在滴血:自3月23日復牌後,截至4月27日收盤,連續24個一字板跌停,加上停牌前的一個跌停,已經是連續25個跌停,距離保千里創下的A股29個連續跌停記錄僅四個跌停。

而在復牌的當日午間,ST尤夫發佈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蘇州正悅擬轉讓控制權給航天資產,航天資產為國有企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投融資平臺。此外,蘇州正悅同多家公司簽訂了《基金設立意向協議》,以支持尤夫股份發展及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困境。不過這兩項重大利好也未能撬動ST尤夫的連續跌停的命運。

民間借貸糾紛致使被ST

其實,如果從走勢來看,ST尤夫曾經也是價值投資的典範。自2015年股災以後,ST尤夫一直處在穩固的上升通道當中,從2015年的低點,到去年年底創下的新高,區間累計漲幅高達288.7%。圖1

從業績方面來看,自2013年以來,不管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都呈上升趨勢。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17.59億到2017年的50.9億,整整翻了近三倍,淨利潤也從2013年的1713萬到增長到2017年的3.34億,增長了近20倍。圖2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隻大牛股在短短一月間,從天堂直墜地獄呢?

據瞭解,自1月18日開始停牌後,ST尤夫就遭遇連續一系列的重大打擊:

1月19日,公司本身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顏靜剛雙雙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理由均是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

1月26日,ST尤夫又收到了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公司又捲入了2起民間借貸糾紛之中,同時還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的關注函。

2月7日,公司公告,公司股票2月8日起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尤夫股份”變為“ST尤夫”。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的原因是,因民間借貸糾紛,相關訴訟申請人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申請凍結了公司的部分銀行賬戶。公司董事會經核查認為:上述凍結賬戶含公司基本賬戶和募集資金賬戶,為公司主要賬戶。

事件的起因是ST尤夫在去年通過民間借貸的形式借了大筆錢,但在借款到期後,只償還了一部分,拖欠了一些資金,引起了這場民事糾紛。

據此後ST尤夫在再次回覆深交所關注函中表示,公司目前捲入了16起訴訟案件,涉及的總金額高達8.43億元,其中12起為民間借貸糾紛。

對於前述的12起民間借貸糾紛,公司的絕大多數的表態都是“我不知道”,“公司沒收到錢”等含義:“根據公司內部核實,該借款未經過公司內部流程,借款金額也未進入公司賬戶,無法核實資金用途,外聘律師根據現有資料無法確認公司在訴訟中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事實上,從ST尤夫的一系列遭遇,包括停牌、戴上ST帽子以及目前的23個連續跌停,基本都跟上述的12起民間借貸糾紛牽扯不開,而在這12起糾紛中,ST尤夫的實控人顏靜剛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如在2017年11月9日發生的一起近5000萬元的民間借貸糾紛中,ST尤夫、富控互動、宏達礦業這3家公司均被牽扯其中,而前2家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顏靜剛,顏靜剛實際上此前也是宏達礦業的實際控制人。

在這起糾紛中,除了3家上市公司是借款人外,顏靜剛、梁秀紅和上海中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都是擔保人,而根據上市公司相關公告,梁秀紅是顏靜剛的配偶,上海中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實控人也是顏靜剛。

因此,這件事就陷入了一個迷糊狀態。法院裁定書顯示,“南昌市中院認為,申請人萬國峰提出的財產訴訟保全申請,符合法律規定,南昌市中院予以支持。”這就說明,法院認可當初簽訂的借款協議,但目前3家上市公司借款人均否認與之相關,那麼最後的關鍵也只能落在他們背後的實控人顏靜剛身上了。

“航天資產”攜手64億元基金馳援

受上述事件影響,ST尤夫3月23日復牌一字跌停,不過,隨後拋出了控股股東簽署《收購意向協議》的公告。

3月23日盤中突然發佈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蘇州正悅,擬將其持有的尤夫股份直接控股股東"尤夫控股"的全部股權,轉讓給航天科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航天資產")、航天資產一致行動人及其指定的第三方,後述三者將取得公司控制權。值得關注的是,航天資產為國有企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投融資平臺。航天資產同意將適時注入優質航天類資產,整合內外部資源,以實現尤夫股份做大做強。

此外,另一則公告則披露,蘇州正悅、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華融廣東自貿區投融資控股有限公司、晉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鼎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共同簽訂了《基金設立意向協議》,以支持尤夫股份發展及解決公司目前面臨的困境。

據悉,該基金形式為有限合夥,基金規模擬設定為64億元。

該基金意向協議還披露,部分資金還將用於支持尤夫股份發展,同時不排除部分資金用於後續增持尤夫股份的股票,增持後基金總的持股比例不超過尤夫股份總股本的28%,低於現任控股股東尤夫控股29.8%的持股比例。基金各方還同意,基金成立後不謀求上市公司控股權。

按理說,投下這兩項重磅利好,市場應該會有所反應,但ST尤夫依然沒有擺脫連續跌停的命運。

連續跌停是否迎來抄底良機?

雖然深陷“黑天鵝”中,但ST尤夫本身的業績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上述前幾年的年報表現外,3月30日,ST尤夫發佈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3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55.86萬至2483.79萬,同比變動-60.00%至-40.00%。雖然淨利潤同比下滑,但是公司表示,滌綸工業絲板塊的營業收入及毛利均創近三年同期的最好水平,營業收入、毛利率同比分別約增長14%和3%。

此次業績下滑主要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下調、訂單不飽和及極端雨雪天氣的影響,智航新能源的開工率不足且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引致鋰電池業務的一季度收入及淨利潤大幅下降。

此外,4月16日,據公司財務總監呂彬在本次活動上透露,目前公司纖維板塊滿負荷生產,產能居行業第二。

那麼,在連續跌停後,一旦跌停開板,是不是意味著抄底良機到來?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ST尤夫的遭遇純屬“黑天鵝”事件,目前公司運作良好,待“黑天鵝”事件得到有效解決,未來公司股價有望回到正常軌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特定階段買入ST尤夫的投資者的索賠行動或將啟幕。據證券時報此前報道,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吳立駿律師指出,“ST尤夫兩次證監會立案調查,可能指向的是公司涉嫌以自身名義對外借款,然後借款沒有進入公司賬戶,體外循環,外借給關聯方在使用。依據上市規則,關聯方法人借款超過一定數額就需要披露,從目前跡象來看,已經遠超這一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