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万平出席哈尔滨市庆祝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活动现场,为全市评选出的10家市级“哈尔滨市残疾人育人服务基地”颁发了荣誉牌。10家残疾人育人服务基地分别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哈尔滨市图书馆、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喜马拉雅FM哈尔滨站、知间书坊、黑龙江省云书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润泽社工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馆、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这10家单位是残疾人育人服务的优秀代表,也是残疾人育人服务的带头先锋,都曾经在以往的工作中,为残疾人群体的文化教育、文体生活、能力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将在全市未来的育人服务工作中起到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今年2月,哈尔滨市残联在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确立了我市残疾人工作 “51357”的总体布局,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育人服务”和“环境服务”两大概念。在以往我市残疾人工作所围绕的康复服务、就业服务、维权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基础上,又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新格局。“育人服务”的提出,是立足于解决残疾人由于身体功能限制而引发的自身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生活技能、就业难、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等现实问题和困难。残疾人育人服务,是对残疾人服务模式、内涵和外延的大胆创新,也是残疾人工作深入精神文化领域的有益探索。

作为五位一体服务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残疾人育人服务,提升残疾人文明素养,将成为惠残服务的先导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发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围绕育人服务工作,哈尔滨市残联面向全市已经实施推进了“三个一工程”,即“开设一批育人讲堂”、“建立一批育人基地”、“树立一批育人典型”,通过开展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读书引导等方面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和培训讲座,帮助残疾人开启心智、增强自信、崇尚文明、遵规守法。全市残联系统力争在2018、2019、2020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三年里,在我市开设百次育人讲堂、建立百个育人基地、树立百名育人典型。市残联将以此为契机,以社会化助残服务为抓手,加强与这些单位的合作与联系,共同探索更多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育人实践方面,通过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加强残疾人道德教育、强化残疾人法治宣传、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五个方面的工作,来激发残疾人朋友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引领和丰富残疾人朋友们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他们搭建提升自我、丰富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大舞台,提升他们的自身能力、素养、水平,增强他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让残疾朋友们感受社会温暖,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授牌仪式后,张万平副市长还到青年宫出席了由市民政局、市残联、市文化局主办的“祝福祖国 放飞梦想——中国梦 我的梦第34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暨第28次全国助残日专场文艺演出”,观看了由哈尔滨安全之声艺术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之队特殊技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年盼》《千手观音》《雪舞红花》《烛光里的妈妈》、魔术《我心飞翔》、陶笛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上》等精彩节目。

此外,出席授牌仪式的还有:哈尔滨市编办副主任高丽娟,哈尔滨市财政局副局长田东波,哈尔滨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文祥,哈尔滨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春华,哈尔滨市人社局副局长孙晶华,哈尔滨市卫计委副主任柯云楠,黑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李春芝,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唐飚。

(51357总体布局:“5”就是精准化、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法治化的助残服务“五化”新理念;“1”就是实施“久助战略”,实现残疾人事业系统性、全方位、可持续发展;“3”就是坚决打赢作风整顿、扶贫解困、三年行动攻坚战;

“5”就是加速构建康复服务、育人服务、环境服务、就业服务、维权服务五位一体的残疾人服务新格局;“7”就是在七个重点、短板和弱项上聚焦发力。一个重点:积极寻找扶贫解困门路,帮助困难残疾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两个短板:残疾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和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的短板;四个弱项:残疾人证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残疾人事业发展空间、社会力量助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