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現在有很多人都很喜歡性冷淡風格,

那麼它的設計理念是什麼呢?

“極簡主義”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去掉花裡胡哨的色彩,

去掉引發人們浮想聯翩的元素,

用最簡單的設計,

最簡單的顏色(例如黑白灰),

來呈現自己。

這種設計理念的另外一個層面是:

我希望你見到我時,

不要被我的最表層的衣著激發體內激素,

產生幻想。

我希望你看到我,

只看到我,看到我本身,

然後才能真正瞭解我本身。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性冷淡理念不僅僅運用於設計,

很多人也用到了為人處世上,

稱之為“性冷淡式處事”風格。

即任何一件事情,

先摒除那些附著於其上能引發體內激素分泌,

導致情緒浮動很大的元素,

直指核心,直面問題。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前些日子“愛心媽媽”李利娟事件相信大家都關注了,大多數人在網絡上先是大肆謾罵李利娟,再後來大罵當局。一正一反,都是大罵,像極了無頭蒼蠅,到哪裡都嗡嗡嗡亂叫,這就叫沒有定力。容易被情緒左右的人,都沒有定力。

有個詞,叫“第一時間思考力”,一件事情出來,你“第一時間”想到什麼,會做什麼,很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心理學家將這種思考,稱之為“第一時間思考力”。李利娟愛心村事件剛被曝光的時候,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對待一件事情,花在“第一時間”上的思考,越來越少。我們在“第一時間”做出的行為,越來越只是情緒的出口,而不是更深層次思考的入口。

想想你身邊的人,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否變得越來越情緒化,隨大流;是否僅僅只是追求情緒發洩的快感,或憤怒,或同情,或悲傷。而不是真正來自思考的美感。

我們用來思考的路徑越來越短,絕大部分人,已經喪失了第一時間思考力。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面對問題時,會產生兩種路徑,一種是最表層的情緒應激反應;一種是真正的沉浸式思考。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李利娟愛心事件被曝光之後,絕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李利娟是被冤枉的。而驚聞這個愛心村被查出的時候,你的心裡第一時間肯定是憤怒:“究竟是有多殘忍,才忍心對李利娟愛心村下手。”

弗洛伊德認為,當人們處於一種情緒狀態中,就必須要做出某種行為,以使得情緒恢復到原狀態。

回到李麗娟愛心村事件,當你開始憤怒時,為了平復心情,你就會做出應激反應,比如微博上到處罵,比如跑到武安市政府大樓門前抗議。

這些事做完了,你的情緒恢復到原狀態,於是你便認為你已經參與了事情,並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充滿正義的。而事實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僅僅只是被皮層的事件描述刺激到了,接下來一系列行為,其實都是為了應對自己的情緒,而無關於事件本身。

這就是說,面對任何一件事情,當我們開始產生情緒時,便會陷入到上一個反饋路徑中,所有的一系列行為,都是情緒應激反應,都是為了消解情緒;唯有當我們控制自己,避免陷入情緒的泥淖,才會產生第一時間思考力,並進入深度思考,得到事件之真相。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第一時間思考力”被廢置,甚至於消散。我們就會變成這樣:面對越來越多的事情,都只注重表層體驗,注重對情緒的應激反應,而非對事件的深入思考。

(1)體驗式學習

如今有很多人去圖書館學習,本意是想去一邊聽歌一邊看書,多麼美好的畫面,可是到了圖書館,坐了一上午,沒翻幾頁書,一直在刷手機。

翻看朋友圈,你一定會看到關於學習的說說,而且定位是在圖書館。

所謂的知識付費,人們購買的並非是知識本身,而是購買獲得了知識的那種學習體驗。是的,只是一種體驗,體驗參與學習所帶來的興奮和自我安慰,並覺得自己過得很充實!

越來越少人能真正體會到那種深度學習的快感了,絕大部分人只能有一種“嗯,我學習了”的表層體驗,但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夠了。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2)體驗式健身

有很多人,辦了這麼久的健身卡,並且按時去,可是體型並沒有什麼改變。

原來是因為,在健身房的兩個小時,有一個半小時都是在拍照和刷抖音。

只是想要得到“嗯,我去健身了”的體驗感,只是想要這種感覺而已,至於有沒有健身,那是另外一回事。

越來越少人能體驗到健身本身帶來的快感了,更大部分人只在在意去過,去過,就意味著自己已經健身了。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3)體驗式旅行

旅行作家咯味說過一句話:“越來越多人喜歡出去玩,但真正懂得旅行的人越來越少。”

有一對情侶,去麗江旅遊,只用了一天,就把整個旅遊景點都逛完了,於是剩下了六天,都躺在賓館裡休息。但每天都會發朋友圈,發他們第一天拍的各種美照,顯示自己玩的很開心。

他們從未在路上沉醉,被旅行途中的所遇所感動,卻營造了一種這樣的錯覺,他們需要這樣的“旅行”體驗,因為想展示給別人,也給自己一種暢意生活的感覺。其實,還是虛榮在作怪。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你擁有“性冷淡式處事”的風格嗎?

回到李利娟愛心村事件,其實你追求的,並不是事件真相,而是自己站在正義一方的快感,一種虛無的正義感。

米哈里說得好:“每個人都活得越來越表層了,每個人都活得越來越虛偽了。”

那要怎麼去做呢?這就需要你重塑“第一時間時間思考力”了。

“假定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這是最有效能抑制你情緒暴漲的方式。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假定李利娟愛心村事件是假的,你就會有時間和耐心,等待真相,進入深層次的思考。當你不被情緒綁架,你就不會做出應激行為,第一時間思考力會主導你的大腦,你才能進入深度思考。

歸根結底,這是為了抑制情緒,抑制它控制你的大腦。所以,最重要的,是擺脫情緒的控制,當你離開了這種表層的情緒纏繞,才會真正擁有“第一時間思考力”。唯有當你有了第一時間思考力,你才會有興趣關注這個問題的解法,而不是藉著問題,發洩情緒。

希望你擁有“性冷淡式的處事”風格,“摒除附著事件之上一切引發激素分泌、引起情緒波動的元素,直面事件本身。”如今這個焦躁不安的時代,性冷淡,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高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