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主持人被罰款1億:“股評家”的亂言為何有人信?

文/馬進彪

多年來,電視股評欄目是不少投資者獲取證券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也誕生了不少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而廖英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粉絲戲稱為“講投資的郭德綱”。5月6日,證監會公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並在薦股後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證監會決定對廖英強沒收違法所得4300萬元,並處8600萬元罰款,合計1.29億元。(新浪新聞5月7日)

電視主持人被罰款1億:“股評家”的亂言為何有人信?

廖英強利用其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並在薦股後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這本身就是一種常用的釣魚手法,其目的在於造成暫時衝高的行情,然後甩掉大部分跟風者,表面上看,他預言的情況實現了,但這樣的實現,基本上就是一種多方導演的暗合結果,誰盈利了自不必說,但被套住的人卻永遠是絕大多數人。

中國的股市,有兩個其它國家永遠比擬不了的優勢。一是在宏觀經濟加速的時候很火,在那樣的時候,似乎每個人都是股市精英,不管買了哪隻股票,想跌下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市場的無選擇,讓每個人都成了風口上飄起來的神仙,神情高漲的樣子,聊起天來都帶著開壇論道的勁頭,因而,風口上飛起的豬,也能成為股市上指點江山的人物,風助火勢,火借風威,莫名其妙地大家都賺了錢。

電視主持人被罰款1億:“股評家”的亂言為何有人信?

二是,在宏觀經濟調整的時候,股市更是火爆無比,因此在這個時候,恰恰是一些所謂的股評家施展法力的時刻,他們的嘴就是無所不能的經典論斷髮源地,不管是哪隻股,他們都可以用唾沫星子吹起響亮的集結號,而散戶們總是趨之若鶩,猶如找到了自己的領袖,更猶如找到了抄底的好機會。

這些股評家的金句,可謂是一乎天下應,像是東拉西扯的蜘蛛網,網住了小戶的心,也兜住了自己暗中的利益,因而,對於宏觀經濟的調整來說,依然是這些人可以利用的一個機會,對這些股評家來說,經濟形式的利好,並不是自己的利好,而經濟形式的調整,才是他們運作的最好時機,因為誰都說不清的事,反而就是他們拓荒的天賜良機,因為有小戶們擁簇著,他們就是未知世界中的預測王者。

電視主持人被罰款1億:“股評家”的亂言為何有人信?

但他們的預測基本上都是一些經典套路,讓人聽起來像那麼回事,而這也是經典的圈套,進來了就別想出去,因為後面還有一系列的套路在等著你,當然,這些套路在等你的同時也是在給自己泡製各種藉口,讓人只能跟著他接著往下跳火坑。如果問他們的這些套路為何能圈住房這麼多人,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份給小戶們洗了腦。

都說中國股市亂像叢生,其實就亂在這些大仙的嘴上,他們滿口不用負責的言辭擾動著股市的健康發展,這使得長期的價值投資者根本無法生存下去,而那個“炒”字反而成了這些股評家的座右銘,一切的預測都由“炒”出發,並以“炒”結束,他們本身就是一口大炒鍋,各種佐料準備齊全,不管想炒出什麼味道的結果,他們都可以做到。

而這一切亂像的形成,既有這些股評家不厚道不道德的問題,也有股民們心態不成熟的問題,二者之是既是相互依存的畸形關係,也是失敗後相互指責的關係,更是神造的人與人造的神之間的莫名關係。因此,對於這樣的“股評家”相關部門應給予重點治理,罰他個底掉,讓他們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給那張嘴貼上封條,斷了他們忽悠的舌根。而作為散戶來說,更要提高警惕,別樣這些“股評家”洗了腦,不當他們的粉絲,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脫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