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又是一年清明時。死亡這個話題,也許沒有人比他們觸碰的更近,體會的更深了,對於每天都在與生命打交道的醫護人員,談論“生死”,於他們而言,很輕,又很重。

多少次面對死亡

才能成為一名神外大夫

神經外科主任·鍾春龍·從醫25年

這些年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電影、電視劇,都喜歡用神經外科大夫作為主角,也許是因為神外醫生確實比其他人要酷一些。

很酷的神經外科主任鍾春龍幹了25年的醫生,見過的生死非常多,也許很多人覺得醫生是冷漠的,但他說這是一種必要的冷靜。
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生死之間,隔著一個ICU

ICU醫生·葉瑋·監護室工作10年

在ICU幹了10年,他見過了太多的生死離別人情冷暖,6個月的120掛職經歷,更讓他近距離接觸了死亡發生的現場。

他寫了100多張三卡,每一張三卡,都是一個人一生的回顧。

他說,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來。

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我跟我的朋友說,我中大獎了

同病種義工·陳培衡·10年腫瘤患者

08年確診肺癌,在女兒的婚禮上,平時愛打扮的她把自己沒穿過的新衣服都打包好送給了親戚,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穿的機會”。

她選擇了成為同病種義工,去鼓勵和曾經的自己一樣絕望的人,她說,這是我選擇的生命的寬度。
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生孩子這件事,

我們三代人都從鬼門關走了一回

特診部主任·韓捷·從醫34年

最近熱門的紀錄片《生門》道出了女性生產過程中的痛與險。迎接生命的到來就像一扇門,打開便是生,打不開便是死。

母親因為分娩大出血過世,她自己產後亦兩度休克,卻因為從醫的敏感救回了自己。當了30多年醫生的她看病很慢,總要仔仔細細的詢問患者的病史和用藥習慣,她說,有一些意外是可以避免的,作為醫生,就是想把工作做到意外之前。
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還有很多孩子抱著遺憾

走向另一個結局

馬來西亞籍醫生·楊永康·首位成功捐髓骨髓幹細胞的外籍志願者

他說,他很幸運,因為骨髓裡那一丁點兒的造血幹細胞,帶給一位不幸的小朋友新的生命,和他們一家人生活的希望。然而,在他知道的更多的故事裡,還有許多配型沒有成功的孩子,最終被死神帶走。

他說,如果可以,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長大。
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送到搶救室的人,

可能前一秒還在談笑風生

急診護士長·楊杏靜·護齡12年

搶救室的護士,都是看到斷肢流血面不改色的女漢子們,見慣了突發的生死一線,也目睹過許多的人情冷暖,也許來不及感慨,但仍然會為搶救室裡的生死離別扼腕許久。

她說,在搶救室幹久了,生死麵前,其他都是小事。
醫護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因為見慣生死,才更加敬畏生命。願你,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