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僅為美國十分之一,中國飛行員儲備告急

在現代戰爭中,制空權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也不可能在陸地戰場上取得多大的進展。而要有強大的制空權,除了先進的戰鬥機和空中作戰體系外,還必須要有足夠多的飛行員儲備,後者在持續性更久的戰爭中更為重要。

規模僅為美國十分之一,中國飛行員儲備告急

與汽車司機不同,飛行員的培養更加耗時,花費也更大,而在戰時,飛行員的培養速度往往跟不上戰爭消耗,傷亡和被俘都會減少本方飛行員規模,一旦經驗豐富的“老鳥”們數量不夠,新飛行員的成長也會更慢,在太平洋戰爭的“馬里亞納”海戰中,美軍飛行員驚奇地發現日軍艦載機戰鬥力極其低下,原本慘烈的空戰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美軍飛行員稱之為“馬里亞納獵火雞”,這是因為在早期海戰中日本艦隊的優秀飛行員早已消耗殆盡了。沒了足夠的飛行員,再多、再先進的飛機也不過是倉庫裡的廢鐵,這一點,日本和納粹德國已經在二戰戰場有過教訓。

規模僅為美國十分之一,中國飛行員儲備告急

目前,中國的飛行員主要分佈於軍隊和民航兩大系統,依照我國空軍現有規模和往年招飛數據,解放軍系統擁有的飛行員數量約為10000人。同時,按照民航部門的數據,截至2010年,中國民航局共頒發飛行員執照24277人,其中飛行技術最好的商用飛行員11187人,經過數年發展,中國可在短期訓練後投入空戰的飛行員大約為30000名。

規模僅為美國十分之一,中國飛行員儲備告急

這一數字看起來很大,其實還有著很大的增長空間,以中國目前尚未放開的民間私人飛機領域看來,中國目前僅有民間飛機不過千餘。反觀美國,由於經濟發達和國民習俗影響,作為飛機發源地,飛機在美國是僅次於汽車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美國私人飛機數量已經超過220000架,有飛機駕駛資格的人員60餘萬,單發活塞小飛機、家庭飛機在美國十分普遍,飛機文化還催生出了飛行社區這一奇特的生活方式,機庫取代車庫,出門就是跑道。美國發達的飛機文化和雄厚的飛行員儲備可見一斑,二戰時期,憑藉著龐大的飛機人口規模和日常練就的飛行技術,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底氣十足。

在和平時期建設戰爭潛力是打贏未來戰爭、威懾潛在敵人的重要手段,作為現代戰爭的重要資源,和平時期飛行員的培養十分重要,隨著未來私人航空的逐漸放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中國飛行員規模將會極速增加。中國人熱愛藍天、渴望藍天,明朝萬戶的勇敢行為便是我們民族對天空渴望的直觀展現,中國向來不缺飛翔的人。(利刃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