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天津1983年,昔日的解放北路金融街


天津解放北路。早在清朝末期,中街(解放路舊稱)隨著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而風光起來。它憑藉著臨近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和海河碼頭,又是租借地的地理優勢,成為外國金融家虎視眈眈的“風水寶地”。1882年英國匯豐銀行率先在這裡破土興建。

法、德、意、日、俄緊隨其後,開設了華俄道勝銀行、麥加利銀行、正金銀行、中法工商銀行等,逐漸成為外國銀行的集中地,一幢幢豪華的洋樓象徵著外國金融資本在天津的增長。與中街相距咫尺的海河西岸,設有許多碼頭倉庫,這樣,外國銀行又為本國商人的進出口生意提供了方便。

建國後,中街更名為解放路,由於國家對金融業的統一管理,絕大部分的銀行、金店銀號、證券交易所被取消,僅保留了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分行等幾家。近幾年來,天津市政府重建解放路金融一條街的設計得以實施。如今的解放路近百家金融機構林立,再現當年的雄姿。


南京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被牆子河一分為二,其中牆子河北岸的道路在1945年之後被當時的天津市政府命名為南京路,河南岸的道路則被命名為上海路。1970年至1973年間,天津市人民政府在修建天津地鐵時將牆子河填埋,形成大道,統稱勝利路。1984年複名南京路至今。

中山門地區,解放前是一片荒地,地勢低窪,常年雨浸。它的西面是蘆葦塘,東面是亂葬崗。日寇曾在此設打靶場,在附近建“華北物資總庫”。由於它是由東郊進津的門戶,1947年國民黨在此修築城防工事。解放後建成河東區的一個住宅區。

八里臺。解放以前,天津老城外是一片荒地,這荒地並不是實實在在的土地,而是一片大沼澤,或者說是一片大水塘,那時候,只有現在八里臺和六里臺這兩個地方有那麼一塊高地,因為人們習慣於把高地稱之為“臺”,因此就留下了“八里臺”和“六里臺”這兩個地名。


小海地位於天津河西區,現在是一個配套設施齊全的大型居民居住區。根據1999年出版的《天津市地名志·河西區卷》記載,小海地在河西區東南部。泛指珠江道、淩水道和微山路、楓林路交匯處及附近地區,南接津南區。傳古為小片退海之地,故名。70年代末始建。

西南角站位於天津市南開區西馬路與南馬路交口,是天津地鐵車站之一。1979年,西南角站隨天津地鐵既有線向北延伸的1.6公里建成而開通。2012年7月1日,天津地鐵2號線西段開通試運營,西南角站隨即成為天津地鐵36年曆史上第一座換乘車站,具有里程碑式的紀念意義。

渤海大樓建於1933年,坐落在原天津法租界。渤海大樓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設計,清慶親王載振與高星橋合股並由其子井阱礦務局津保售煤處總經理高渤海拆除原有建築後投資進行建設。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渤海大樓完好無損。---【天津,1983年。攝影資料:Leroy W Demery J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