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5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年底前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将企业开办时间减至8.5个工作日以内,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并就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马正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此次《意见》的通过,是我国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意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企业和社会公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健全顶层设计,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强化部门协同,调动各地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有序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表示,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进一步缩短企业开办时作为今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优先任务,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广大国内外投资者的殷切期盼所在。 企业开办时间的长短,对经济活力与投资吸引力具有突出影响。企业开办手续繁琐,时间冗长,一是会弱化投资者创业的热情;二是会降低企业创办效率,不利于企业及时抓住投资发展机会;三是会增加创业的制度成本;四是有可能会滋生“寻租机会”。通过有效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不利影响;既可以更好推动我国投资者创新创业发展,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进入。

通过深化“多证合一”改革,目前申请制作企业公章许可已取消,纳入到“多证合一”框架内,登记招聘文件和社保登记不再是企业开办的必经环节, 马正其介绍,通过网上自主核名、审批全程电子化、申请表格简化等措施,将大大提高企业开办效率。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5年来,中国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上升了65位,企业开办时间从33天压缩至22.9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世界银行评价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企业开办时间平均水平为8.5天。排名第一的新西兰,企业开办仅需0.5天。

进一步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应从企业登记和申领发票两个环节持续发力,总体上看,这两个环节压缩企业开办手续和时间的空间还很大。尤其是在企业登记环节,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在“多证合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河北省的“38证合一”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企业登记需要经历的环节与时间,大大改善了企业开办便利度。在申领发票环节,税务部门通过改革申领方式、优化审核流程,将申领时间大幅压缩。

商事制度改革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