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學的初中生在高中更有競爭力,連重點高中的也比不上

請問優學優考策略,為什麼?總有一些名初中的學生進入高中後反而不如一般初中的學生,這是什麼原因?

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作為一直研究高效學法的高中班主任,我有以下分析。

這樣學的初中生在高中更有競爭力,連重點高中的也比不上

1、名校不一定有最為科學的教學模式,會忽視學習能力的培養。

名初中的一種是,通過非常嚴格的管理、大強度的反覆練習、佔用更多的時間,以此來提高學習成績。它們的基本做法就是反覆,甚至根據中考特點,背題、押題,我所在的地區就有這樣的初中,年年中考成績是最好的,但是到了高中學生普遍退步。

究其原因, 這樣的學生在成績靚麗的背後,並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支撐,而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這種落後、低效的學習模式完全不適應高中學習。

這樣學的初中生在高中更有競爭力,連重點高中的也比不上

2、普通高中寬鬆的管理為學生體現自主性、開發能力提供了機會。

相比於前面名校幾乎把學生學習熱情榨乾的做法,一些普通初中對應試教育看得淡,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提倡學生探究,多思考多總結,把學習建立在獨立自主之上。

雖然他們做的題少,也會影響到中考成績,但是他們學習潛力卻得到了保護,為高中學習保存了力量。我的班上有個男生,中考入學成績是班上倒數第一名,可是現在是全年級十幾名,進步神速,原因就是他對高中的學習適應性強,潛力得到發掘。

這樣學的初中生在高中更有競爭力,連重點高中的也比不上

3、高中學習是全新的開始,拼的是適應性和高效率。

中考成績在公佈後就已經成為過去,尤其是經過一個漫長的假期後,很多學生的水平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一些名校的學生躺在高分上睡大覺,一個假期荒廢的差不多;一些普通初中畢業的學生則整個假期都在認真學習,為高中做了充分的準備,著起點怎麼能一樣呢?

另外,結合第一點的原因,一些名校的初中生完全不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也掌握不了高中的學習規律。從一開始就處於被動,被後來居上者一再的超越。

適應不了,學習效率低下,自制力差,屬於自我管理,這些因素都是曾經的名校優等生變為後進生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