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多肉出狀態應該是多方面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按照我們認為可以人為控制的因素大致分為配土、盆器的選擇和澆水頻率這三大要點。

關於配土,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氣候環境來做判斷;盆器的選擇也各有優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篇小貼,拋開其他所有因素,專門聊一聊澆水對多肉顏值的影響有多大吧!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大家都知道多肉生長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所以就以生長比較快而且受環境變化影響比較大的品種“秀妍”來舉例說明。

17年9月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17年10月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17年12月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18年2月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短短的幾個月,秀妍是不是變化超級大呢?不僅長大了許多,狀態也比之前好了太多呢。

9月~12月,這個期間正值秋季,對多肉植物來說是一年中的第二個黃金生長期,所以對水分的需求很大澆水也相對會比較頻繁一些,生長也比較快,所以儘管葉片又薄又綠,但很快就爆滿了剛換的10釐米方盆。

12月~2月期間已經完全進入冬季,隨著氣溫的下降,多肉的生長代謝變的非常緩慢,所以澆水頻率和澆水量也大大減少,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會處於略缺水狀態。

有小夥伴肯定會說了,冬天溫差大,多肉肯定是因為溫差原因才變的這麼漂亮的!這句話沒錯,但也不完全正確,因為冬天對水的控制和保證溫差同樣重要!

有些秀妍會比同批次的其他秀妍尺寸更大,但美中不足的是顏色偏綠;我們拿起來對比就能發現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水分多少!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盆土含水量略高,根系就會發育的更加健壯,所以會最先伸出盆底扎入泥土中吸取更多的水分,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循環,越吸水生長越快根系越發達(PS:大盆深盆裡的植物生長的更快就是這個原因).......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反之,因為盆土所含水分有限,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葉片裡的花青素含量和濃度會升高,也就更容易表現出鮮豔的色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出狀態啦。

所以適當的控制多肉吸收水分的量,會加速多肉變色的速度;然而多肉植物的生長又離不開水分,所以我們更多時候會選擇用透水性比較好的顆粒土來控制水量。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這樣一說是不是會有一些小夥伴會蒙圈兒了呢?澆水不上色,不澆水不長個兒!

到底該怎麼選擇,大家應該視情況而論,如果是比較嬌嫩的小苗,那麼就沒必要控制澆水的頻率了,因為小苗對水分的需求遠大於成株,而且小苗的根系不足夠發達,缺水狀態很容易乾枯導致死亡(很多小夥伴葉插僵苗都是由於缺水導致的),所以對於小苗來說無論顆粒土與否,保持土壤的適當溼潤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已經是成株了想要控型出狀態,就要學會控制澆水頻率這個絕招了。說是絕招一點兒都不誇張,“澆水三年功”可不是村長杜撰嚇唬新手的哦~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至於怎麼控制澆水頻率嘛,依舊用最簡單的標準--觀察葉片是否缺水發軟,如果最底部葉片微微發軟就說明該澆水了,澆則澆透,直至下次葉片發軟循環往復即可。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PS:這棵小熊控的有點兒過了,底層葉子微微發軟就可以澆水啦)

對比圖告訴你:多肉植物控水與不控水的差距

對於土壤板結不容易澆透的,可以嘗試浸盆法~

好了,大家平常是否有對自己的肉肉進行控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