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專資本:滴滴擬議赴港上市 盈利能力遭質疑

近日來,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滴滴又傳出赴港上市

傳聞。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滴滴最快下半年啟動上市,上市地已初步確定在香港。

消息稱,滴滴已於上月開始部署上市事宜,且正與相關投資銀行進行上市前準備工作,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上市。消息一旦確認,這將是繼小米、中國鐵搭之後第三家啟用“同股不同權”新規申請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

綠專資本:滴滴擬議赴港上市 盈利能力遭質疑

公開數據顯示,滴滴成立於2012年,主要服務包括的士、專車、快車及順風車。2015年與快的合併,2016年以換股方式收購Uber中國,擁有超過4.5億註冊用戶和2100多萬司機,是目前內地最大的網約車平臺。

滴滴融資併購記錄

2012年11月,獲得A輪300萬美元融資;

2013年4月,完成B輪1500萬美金融資;

2014年1月,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

2014年12月,完成D輪7億美金融資;

2015年2月,與快的打車進行合併

2015年7月,完成30億美元融資;

2016年5月,完成10億美元融資;

2016年6月,獲得45億美元股權融資;

2016年8月,與Uber中國合併;

2017年12月,獲得80億美元融資。

(以上信息由綠專資本通過網絡蒐集整理,如有疏漏,歡迎補充)

對於滴滴高頻率、大手筆地融資行為,有分析認為是預期未來的新業務會投入大量資金,目前滴滴在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等領域都有佈局。此外,滴滴又面臨新的競爭對手:美團和高德,這兩位網約車新貴背後正是騰訊和阿里,因此滴滴需要更多彈藥應對競爭。

然而,頻繁的融資和不斷上漲的估值依然掩蓋不了一直虧損的事實(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滴滴在去年12月的融資後其估值已達到576億美元,到今年3月份估值已漲至600億美元。)。滴滴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交易總額達250-270億美元,同比增長70%;主營業務虧損2億多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

對此,滴滴似乎並不擔心,今年3月初,滴滴預計2018年其主營業務將實現盈利,淨利潤有希望接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微盈利”。

隨著5月6日空姐被滴滴順風車司機殘忍殺害事件曝光後,又接二連三出現滴滴司機猥褻女乘客醜聞,社會對滴滴運營相關問題的質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始終是滴滴繞不過的一個坎兒,能否解決好這一問題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滴滴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