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封龙山石窟有一尊睡佛,据说开凿于南北朝时期!


封龙山石窟位于封龙山南山坡半山腰,包括封龙山东麓的东石堂院以及封龙山西麓的西石堂院两处石窟。东石堂院,现仅存一石窟,窟内造像已毁。我们造访的是西石堂院,西石堂院现存东、中、西三个窟。

封龙山西石窟开凿年代较早,是河北省比较重要的一处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北朝乃至唐宋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

西窟中为北朝时期流行三世佛造像,一号窟即三世佛窟 ,主龛坐佛为释迦牟尼佛。三世佛造像,窟内四壁同时开有小佛龛,内壁上部似是经变内容,但造像几乎全被毁掉无存,只残留痕迹。

上图为一号窟内佛像, 窟内三龛造像头部均毁,但残存的身躯匀称饱满,衣纹轻薄简练,再结合西石窟右侧山崖上,刻有“武平三年秋礼”等字,可判定此窟应开凿于北齐抑或更早。

二号窟为千佛窟 ,坐像为释迦像 , 窟内四壁自上而下雕刻一排排、一组组纵横交错的小佛 ,共 847 尊。从雕刻内容和手法看 ,该窟开凿略晚于一号窟 , 约在唐代前期。

千佛洞为中心柱式窟。中心柱的正面雕有释迦牟尼佛,有圆形头光和背光,结跏趺坐,作说法印。四壁开有小佛龛,计有千余。

从造像风格来看,似开凿于北朝末或是隋初,唐代有过修葺。上图为仪态安详的睡佛。

窟内除三尊主佛外 ,四壁还刻有 90 多个小佛龛,  西窟地面,有莲花、棋盘以及坛城一样的线刻,或许是当年在窟中避难的人所为。

上图为窟内壁画,可见其色彩与纹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