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真正讀懂一本書:整理內容大綱,詮釋內容和評價內容

教你如何真正讀懂一本書:整理內容大綱,詮釋內容和評價內容

讀書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精讀法是對書中內容理解最為深刻的方法,也就是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閱讀的第三層次——分析閱讀。

大凡可以精讀的書籍,都已經通過了閱讀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的法眼(詳見: ),因此要切記分析閱讀是在檢視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而檢視閱讀中獲得的信息可以直接用在分析閱讀的相關環節中。

分析閱讀分為三大階段十個規則,主要講述了整理內容大綱,詮釋內容和評價內容的相關法則,通過這些步驟後,你將學會真正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教你如何真正讀懂一本書:整理內容大綱,詮釋內容和評價內容

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什麼的規則:

1、先將書本進行分類。

一本書通常可以分為兩類:理論或實用,也就是知與行的區別。理論性的作品是在教你這是什麼,實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認為應該做的事。

分類的方法,通常是看書名、看簡介,或者目錄等。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什麼。

結構與規劃:敘述整本書的大意

可參考作者在前言部分闡述的整體內容的設計,你可以參考但不能完全依賴,畢竟找出書中的一個構架是讀者的責任。

3、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後,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駕馭複雜的內容:為一本書擬大綱的技巧

當你說出一本書的大概內容後,你就可以為這本書擬大綱了,可以將內容大綱按如下排列:

  • (1)作者將全書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談的是什麼,第二部分談的是什麼,第三部分談的是別的事,第四部分則是另外的觀點,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 (2)第一個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為X,第二段落為Y。第三段落為Z。

  •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階段,作者有四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A,第二個重點是B,第三個重點是C,第四個重點是D等等。

這樣的分析法既可以用在整本書上,也可以針對某一個重點部分,或者是直接拆分一篇文章。

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理論性的問題: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存在?或為什麼會有這件事的存在?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造成的影響是什麼?特性及特徵是什麼?與其他類似事件,或不同事件的關聯是什麼?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

實用的問題: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要達到某個目的,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以什麼順序?在這些條件下,這樣做會比那樣做好一些?

教你如何真正讀懂一本書:整理內容大綱,詮釋內容和評價內容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找出並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先找出那些最重要的單詞,比如關鍵詞、專門用語、專業術語等;再確認這些單詞的最精要的意義。

6、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

在找出關鍵句的環節中,有兩個方法:

一是,從作者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個論述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分,即作者在書中所下的肯定與否定的判斷,以及他為什麼會這麼做的理由。

二是,找出組成關鍵句的文字來,比如先前圈出的關鍵字。

那麼如何在關鍵句中找出主旨呢?直接複述作者給出的文字並不能代表你真的懂了作者的意思。

“用你自己的話來說”,是測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理想上,你應該能用完全不同的用語說出同樣的意義。

如果你無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傳給你的,只是這個“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

可以用翻譯來測試你是否真的吸收主旨,這裡的翻譯是指,你真正理解了作者的原意之後做出的表達,而非對原文直譯。

另外一個測驗是,你能不能舉出一個自己所經歷過的主旨所形容的經驗,或與主旨有某種相關的經驗?你能不能就作者所闡述的特殊情況,說明其中通用於一般的道理?虛構一個例子,跟引述一個真實的例子都行。

7、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這個規則可以有另外一個公式:如果可以,找出書中說明重要的論述的段落。但是,如果這個論述並沒有這樣表達出來,你就要去架構出來。你要從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選句子出來,然後整理出前後順序的主旨,以及其組成的論述。

還有幾點需要了解,這會有助於你進一步應用本條規則:

  • 其次,要區別出兩種論述的不同之處。一種是以一個或多個特殊的事實證明某種共通的概念,即歸納法;另外一種是以連串的通則來證明更進一步的共通概念,即演繹法。

  • 第三,找出作者認為哪些事情是假設,哪些是能證實的或有根據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證實的自明之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教你如何真正讀懂一本書:整理內容大綱,詮釋內容和評價內容

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9、在未能完全弄懂一本書前,不輕易評論,不爭強好勝。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可以區分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10、不同意作者的觀點,你就要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分析不完整。

最後這個兩個規則概況來說,就是當你在評價一本書的時候,讀完、讀懂是前提,不同意作者的觀點就必須拿出佐證,否則只會貽笑大方。

以上三大階段十個規則,就是分析閱讀的全部內容,你需要不斷練習,最終可以達到真正讀懂一本書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