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創新“三轉變”模式助力提升勞務品牌培訓質效

達州市緊扣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工群體對實用技能及創業能力需求,創新“三轉變”培訓模式,研究出臺《2018年勞務品牌培訓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實施方案》,切實將農村電商、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納入勞務創業培訓重點,助力提升培訓質效。

一是變“下達任務”為“開班審批”。開班前組織財政、紀檢和機關科室等人員對培訓機構的資質、教學設備、教師配備、專業設置和以前的教學質量進行量化打分,得分在80分以上的培訓機構方可申請培訓審批。通過開班審批,改變了培訓機構被動落實的局面,實現了培訓工作“要他幹”向“我要幹”的轉變。二是變“開班檢查”為“過程監督”。監督以暗訪督查的方式進行,人員從市人社局主管勞務品牌培訓以外的其他科室和市財政局相關科室隨機產生,組成第三方監督小組,主要檢查學員身份、培訓專業、培訓學時、學員考勤等方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責成培訓機構限期整改,整改效果由監督小組認定,檢查情況作為結業評估和下次培訓審批的重要依據,每期培訓暗訪督查至少3次以上。暗訪督查織密了培訓監督的“鐵籠子”。三是變“結業驗收”為“結業評估”。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創新建立和完善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評估機構通過網上招標比選確定。評估機構根據購買方要求,圍繞培訓專業是否接地氣、培訓教師是否符合要求、培訓課時是否足額、學員技能是否提升、創業能力是否增強、培訓服務是否滿意等17個指標,對培訓效果進行全方位評估。評估以問卷調查、現場抽查、訪問學員、調查用工企業等方式進行,通過量化打分確定等次,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合格”,70—79分為“基本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評為“優秀”和“合格”的,下次培訓審批時可優先審批並撥付培訓補貼資金;“基本合格”的,必須整改到位後才能撥付職業技能培訓補助資金;“不合格”的,直接取消培訓資格和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資金。

通過“三轉變”,實現了“開班審批、過程監督、結業評估”的三向分離,促進了勞務品牌培訓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確保了整個工作的效果。目前,市本級勞務品牌培訓850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300人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