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接上文: (點擊標題即可回顧)

漏刷、透底

通常塗覆一道漆後,仍能憑肉眼看清底層,如因漏刷或塗得過薄或木器漆遮蓋力差而見底層的現象則稱為漏刷、透底。

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原因分析:

► 木器漆中樹脂含量較多,顏料含量較少,導致其遮蓋力不足。

► 木器漆攪拌混合不充分,沉澱未攪起。

► 塗布時不仔細,或者被塗物外形比較複雜,因此發生漏刷的現象。

► 木器漆黏度低,塗得太薄。

► 底漆和麵漆的顏色相差過大,如在深色漆面上塗亮度高的淺色木器漆。

解決方案:

► 選擇適當的漆料,不得任意在漆料中加入過量的稀釋劑。選用遮蓋力強的木器漆,增加顏料用量,使用遮蓋力強的顏料。

► 把桶底充分攪起,施工前應攪拌均勻。

► 仔細塗布。嚴格按工藝標準施工,不得任意減少塗刷遍數,外形複雜部位,如稜角邊緣部位,必須認真塗刷,不允許漏刷。

► 調配好木器漆的黏度,塗層要厚薄適當。如漆膜太薄,遮蓋不足,可經過表面處理後,再加刷一遍面漆。

► 底層、面層木器漆顏色不宜相差太大。

► 採取如下措施預防清漆透底:用少許較濃的蟲膠漆或樹脂色漿用小畫筆將露白部位顏色補勻,用清漆罩光。

► 採取如下措施預防色漆透底:輕微的透底者,可用毛筆或畫筆蘸該色漆補勻,若普遍出現星星點點的透底時,應用細砂紙將該漆膜打磨,重新塗刷面漆。

漆膜倒光、發白

木器漆塗裝完畢後或塗膜乾燥後,塗層表面呈現白霧狀或雲狀,嚴重時會產生失光等現象則稱為漆膜發白。

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原因分析:

► 施工場所的空氣相對溼度超過80%。

► 稀釋劑揮發太快或稀釋劑質量差;稀釋劑揮發太快,使塗面溫度下降與氣溫形成溫差,空氣中潮氣易凝結於塗膜上。

► 木材、基層等基體表面有汙物和油漬,壓縮空氣帶有水分。

解決方案:

► 陰雨、寒冷天氣或潮溼環境下,暫停施工,如果必須施工,應提高室內溫度至15~20℃,降低木器漆中溶劑的揮發率,或加入少量防止漆膜發白的外加劑。

► 儘量使用廠家配套的稀料。

► 木材基體表面,在塗刷前,必須認真處理乾淨,不得有汙物和油漬。噴漆時,使用的壓縮空氣必須過濾,並裝有除水器,噴塗時要經常檢查油水分離器效果,要及時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分,防止水分混入漆中。

► 漆膜倒光,可用遠紅外線照射,促使漆膜乾燥;也可待漆膜水分蒸發後,倒光自行消失,但時間較長。在倒光的漆膜表面,塗一層薄層加有防潮劑的漆料。

► 蟲膠漆的漆膜上若出現白霧(可能是受潮引起,也可能是被熱水燙的),可以將漆膜表面清洗乾淨,用酒精刷一遍放在乾燥的地方讓它自然乾燥,白霧一般便會消失。

► 如果白霧嚴重,刷完酒精後可點火燒去酒精,以驅除漆膜內的水分。酒精不可刷得太多,以防止發生鼓泡的現象,最後加塗醇酸清漆1~2道為宜。

► 硝基漆的漆膜泛白可用棉花球蘸取稀臘克(硝基清漆)進行塗揩,以塗揩摩擦的熱量,來消除白色霧狀。

漆膜短時間內開裂

大部分木器漆的漆膜在短時間內開裂是由於受到氧化作用,使漆膜逐漸失去彈性、增加脆性、從而發生了開裂的現象。

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原因分析:

► 被塗飾的木材含水率大於12%,在木器漆塗刷完畢後,木材中的水分向外蒸發,產生幹縮變形,變形過大使漆膜產生開裂。

► 選用的木器漆本身質量不好,或者木器漆存放過久已經過期。

► 在配置木器漆或在塗刷之前,未將木器漆攪拌均勻,同種的木器漆下部顏料含量較多,而上部含量較少,使用顏料含量較多的木器漆時易出現裂紋。

► 施工不當,底漆太厚、未等乾透就塗刷面漆。

► 漆膜受到不利因素影響,如日光強烈照射、環境溫度高、溼度大、環境惡劣,在有害氣體的環境中使用。

解決方案:

► 嚴格控制塗飾基層的含水率,木材製品的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

► 選用品質優良的木器漆,在使用前注意查看木器漆的生產日期。

► 在配置木器漆或在塗刷木器漆之前,應將木器漆攪拌均勻。

► 明確塗刷工藝的具體要求,底塗層實幹後,再塗刷面層。

► 儘量避免在日光暴曬、風吹雨打、大氣汙染的環境下使用,漆膜應定期進行塗揩、保養,以延長漆膜使用壽命。

釘眼顯露

漆膜完成後,仍能憑肉眼看到釘眼的現象。

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原因分析:

► 木材的含水率太大。

► 鐵釘未能沉入足夠的深度。

► 釘眼部位“補色”效果不佳。

► 釘眼部位的木刺未刮乾淨。

解決方案:

► 木材的含水率不應太大。木龍骨(應烘乾)、木膠合板的含水率不應大於12%,宜為8%左右。另外,木製品成品安裝時應嚴禁使用氣槍釘。

► 保證壓縮空氣的工作壓力,鐵釘才能沉入足夠的深度。

► 釘眼部位“補色”應由有經驗的技工操作,用小畫筆儘量 “修復”破損的木紋,並減免釘眼部位與大面積木物面的色差;“補色”應保證遮蓋力、耐曬性。

► 釘眼部位的木刺應刮淨,膩子必須認真填嵌,乾燥之後才能“補色”,塗刷底漆。

► 完善木裝修的防腐、防潮措施,在施工、使用階段均能減免潮溼的影響。

施工沾汙

由於鐵粉、水泥粉、沙塵等異物的附著,塗層變髒變粗糙或帶有色素物質的沾汙,或漆膜沾汙小五金、玻璃、牆地面等現象。

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原因分析:

► 在塗層乾燥過程中,周圍環境中的鐵粉、水泥粉、沙塵等異物的侵入和附著。

► 在施工過程中,木器漆沾汙小五金、燈具、玻璃、牆地面。

► 採用噴塗時,未將不需噴塗的部位遮蓋。

解決方案:

► 剛塗刷完木器漆的做好成品保護工作,選擇適宜的塗飾天氣,淨化施工現場。

► 提髙管理水平,堅持文明施工,禁止木器漆沾汙小五金、燈具、玻璃、牆地面。

► 不需塗刷或分色部位應先貼上分色膠粘塑料紙帶或用紙包裹嚴實;分色線不平直部位,應先貼上分色膠粘塑料紙帶,再進行塗刷,防止重複刷漆出現色差。

► 被木器漆沾汙小五金應予更換。燈具、玻璃、牆地面用溶劑清擦,清擦時應謹慎,防止在清擦過程中汙染成品。

► 若漆面粘上小蟲或砂粒時,應趁木器漆未乾時將之剔除,然後用刷子沾一點木器漆修復表面。若木器漆已開始變幹,則要待漆膜完全乾燥,才能把砂粒、小蟲剔除,修補,否則會使漆面受到更大的損傷。

跑油縮孔

木器漆塗裝後由於溶劑急劇揮發,使漆液來不及補充,而在塗膜中有許多圓形的小圓圈,這種現象稱之為跑油縮孔。

木器漆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下)

原因分析:

► 施工場所溼度過大。

► 木器漆與被塗物面溫差過大。

► 塗面有油漬、水分等附著異物或塗裝工具帶進水分或油汙。底層處理不當或有油汙等汙染。

► 施工中不夠細緻,膩子打磨不光滑,未乾燥至一定程度或底層出現汙染,未塗底漆或二道底漆就急於噴塗面漆。

解決方案:

► 施工環境相對溼度以70%為宜,要經常檢查油水分離器的可靠性,及時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分,防止水分混入漆中。

► 減少兩者的溫差現象。

► 清除被塗物面的油汙、水分等附著異物。使用後的塗裝器具應徹底清洗乾淨。壓縮機內水分應排出。被塗物面底層一定要打磨平滑,保證無油汙等汙染物。

► 塗於基層的膩子塗層要密實、光滑,噴漆前要塗好底漆後再塗面漆。

► 已經出現針孔現象,必須將漆膜完全打磨掉,重新進行刷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