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熱議習近平重要講話 聚焦“卡脖子”科技難題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表示,中科院要通過系統、紮實、持續的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研判中國現代化進程對科技的迫切需求;要努力發揮學術引領作用,激發創新自信心和勇氣,面向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緊迫需求,聚焦基礎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科技難題,身體力行不斷創新。

中國工程院新任院長李曉紅強調,要提高中國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就必須解決“卡脖子”的問題。“目前我們受制於人的主要是高端核心的技術、元件、裝備和工藝。”這方面必須要靠科技自主創新引領,研發和突破關鍵技術。

“在‘卡脖子’上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中國航天幾十年走過的道路,就是比較成功的例證。”中科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認為,“卡脖子”科技難題都是最尖端、最核心的關鍵技術,廣大科技人員應從兩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攻克難題過程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二是發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要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官春雲建言,國家在“卡脖子”的地方要推動重大科技專項立項,並給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壓擔子。同時,立項後項目不能輕易改變,科研人員也要保持穩定,以及經費的長期支持,通過政產學研金緊密結合,發力解決科技難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卡脖子’也是好事,它逼著我們進行自主創新,中國自主發展起來的核武、航天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指出,現在經費已不是問題,關鍵是科研人員要靜下心來、力戒浮躁,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坐得住冷板凳,準備長期奮鬥”。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提醒,一定要重視研發源頭技術、核心技術、支持產業升級的技術。“這些就是能‘卡脖子’的技術。如果不掌握最核心、最基礎的技術,一味強調產業鏈下游的產品產出,那麼我們的科技就不足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院士說,作為科學體系的源頭,中國基礎研究要打好“基礎”,才能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夯實根基。

院士大會期間,中科院還向全體院士發出《研判科技大勢 引領創新發展》倡議書,希望全體院士深入分析提出國家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卡脖子”之處的攻堅方向,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