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鐵血軍魂: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

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局部戰役的勝利,就是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由於種種原因,動員了全國力量而聲勢浩大的淞滬會戰以失利告終,各路殘缺不整的軍隊開始轉移,四行倉庫就成為掩護大軍撤退的最後的屏障。同年 10月下旬,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奉命率該團一營為基幹,組成了400餘人的加強營,駐守四平倉庫,以阻擊日軍的西進追擊。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在千萬人的親眼觀戰之下進行的,蘇州河北岸,每天都聚集著上萬的人為國軍助威,最多的時候,超過了十萬人。每當日軍要進攻時,“觀眾”們就要麼喊話、要麼舉起大黑板,指示敵軍的主攻方向,並集合起來高唱《八百壯士之歌》於以聲援。


28日深夜,年方十八歲的少女楊惠敏,夜間“泅渡”蘇州河,穿過橫飛亂舞的槍彈,給守軍送來一面青天白日旗。

這就是“淞滬會戰”中的最後一仗 ,是打出了中國軍人壯烈、英勇、血性的一仗,也是中國抗戰真正的首勝之戰。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才是中國抗戰真正的鐵血軍魂,一直鼓舞著全國的抗戰,直到日本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