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西門子S7-200PLC:大話PLC之 內存分解

這一節介紹西門子S7-200PLC的內存結構和功能,PLC的內存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塊具有記憶功能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模塊。位置緊靠著CPU(朱元璋)利於程序和數據的讀寫。它的內部被分成三部分,分別為:ROM存儲器,RAM存儲器,EEPROM存儲器。如

圖1

零基礎學西門子S7-200PLC:大話PLC之 內存分解

1,ROM存儲器,它的性能特點相當於我們電腦主板的BIOS,存放的是PLC的硬件輸入輸出驅動,數據總線,通訊總線的接口信息等重要代碼,我們對這一部分區域的數據既不能訪問也不能修改。它就像CPU(朱元璋)私人的貼身的最黑的黑匣子,裡面到底裝了些什麼東西只有老朱自己能看,你如果不是身懷絕技的世外高人就別打它的主意了。所以對ROM存儲器我們知道有這麼個東西就行了,只要你不是想破解PLC我們一輩子也不會用到它。

2,RAM存儲器,這個存儲器特點相當於我們電腦的內存條,程序運行時需要運算的各種數據都在這裡面,對數據讀和寫的速度都非常快,缺點是PLC斷電後數據不能保存。我們以後編程時,所要用到的所有的操作對象都在這裡面。也就是說寫程序就是寫RAM存儲器裡的,各個不同功能的寄存器,他們包括(I,Q,AI,AQ,M,V,T,C)(S,SM,L)。看到沒,就這麼幾個,並且初學者只要把前面括號裡的8個寄存器先弄明白就行了,前面的懂了後面括號裡的一看就明白了。所以RAM存儲器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3,EEPROM存儲器,這個更簡單,它相當於我們電腦的硬盤,我們寫的程序就是存放在這裡,斷了電程序也不會丟失。以後我們把程序寫好後,連接PLC,插好下載線,點擊(下載)就OK了。程序進入PLC後到底是怎麼儲存的?存多久?存多快?管他呢,愛存哪存哪,那些都是CPU(朱元璋)要乾的活。

這個EEPROM存儲器存放程序的地方對我們來說不必太深究,但有一塊特殊的區域我們要知道,以後編程可能會用的到。就是EEPROM存儲器除了存儲程序以外,還留了一塊區域,專門用來存放我們PLC斷電以後需要長久保存的數據。上面我們講到在RAM存儲器裡的數據斷電後是保存不住的,不幸的是我們的程序運行時,運算的數據就是放在RAM存儲器裡的,所以為了永久保存RAM存儲器裡的一些數據,就在EEPROM存儲器裡專門開闢了這麼一塊區域。雖然說PLC內部有一個超級電容,能在PLC斷電後為我們保存數據,但那也只能維持3-7天左右,電容裡的電耗光後數據還是會丟失。但有了這個區域以後,我們通過編程軟件設置一下,PLC就會在斷電的瞬間把RAM存儲器裡的我們需要保存的數據,寫到EEPROM存儲器裡的這塊特殊區域永久保存。我們可以把這塊區域想象成是CPU(朱元璋)存私房錢的地方,私房錢都是放在最保險的地方哈!現在只要知道有這麼一塊區域就行了,以後我們真正使用的時候我們再研究它。

零基礎學西門子S7-200PLC:大話PLC之 內存分解

接下來我們講RAM存儲器,因為我們編程序所需要的東西都在它裡面。如圖2,這就是RAM存儲器的整體結構,西門子s7-200 PLC把RAM存儲器劃分成了許多不同功能的寄存器區,根據每種功能的不同它們所佔的內存大小也不相同。圖2是RAM存儲器按字節(BYTE)來劃分寄存器大小的。什麼是字節(BYTE)我們在上一節課已經講過,不明白的大家再看一下上一節課的內容。圖中黃色的那3個寄存器在初學階段,我們先不管他們。其他的8個寄存器才是我們需要重點學習的,因為我們編程時,編的就是他們,分別是(I,Q,AI,AQ,M,V,T,C)寄存器。其中(I,Q,AI,AQ,M,V)寄存器在前面的課程中已經介紹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只講一下T寄存器和C寄存器。

T是定時寄存器,說白了就是鬧鐘,只不過PLC的鬧鐘,比我們起床用的鬧鐘功能多點,數量多點罷了,按精度分成3種:1毫秒級(VIP級別的,數量不多),10毫秒級(會員級別的,中等數量),100毫秒級(試看的遊客,數量最多)。

C是計數寄存器,其實就是個數數的,你踢它一腳它就計一個數,踢到一定的數量,它就自己把數清零,讓你從頭再踢。就這麼簡單。

圖2中的這8個寄存器,現在只要知道他們有什麼作用就行了,具體的使用方法後面會結合實際程序,給大家單獨講解。

好了,總結一下這節內容,很簡單,1,一臺西門子S7-200 PLC的內存包括3種存儲器。2,其中RAM存儲器有11個功能不同的寄存器,其中有3個對於初學者先不用瞭解。

下節再講RAM存儲器內部的各功能寄存器,是怎麼構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