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文具店為起點 年年開店穩賺不賠

在王獻雲看來,自己的成功源於將心比心的換位思考。雖然沒有趕潮的互聯網思維,但就是僅僅從方便顧客出發,卻讓他無形中擁有了開店的藝術。王獻雲是江西豐城人,他自考入讀北碚區西南大學,第二年便盤算也開個文具店,當然,在這一階段,母校就成了最好的地理選擇。於是,王獻雲在學校附近找了個100平米的門面,開起了文具店。

“這種小文具店,大多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夫妻店,但我更注重店面形象和服務質量,所以率先採用掃碼結賬和打卡的管理制度。”王獻雲說,雖然曾遭到周邊同行冷嘲熱諷,但這一小小改進卻受到學生的歡迎。

他以文具店为起点 年年开店稳赚不赔

“我自己也是學生,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如果產品和價格沒區別,肯定願意選擇更規範的店。”此外,王獻雲藉助西南大學在校生的身份優勢,主動向學校各組織和部門推銷,簽下許多固定訂單,開業第一年淨利就達到十多萬元。

2008年,眼見第一家店生意逐漸穩定,王獻雲又在學校附近的車站開了一家規模相當的新店。“我故意選在車站附近,一是人流量大,但這還是其次,關鍵是交通條件好,方便我直接配送貨物。”王獻云為了擴寬銷量,他主動拜訪了周邊工業區和兩江新區的企業,以“量大價優”和“送貨上門”的方式簽下包括川儀、大興藥業等多家企業訂單,所以新店的選址就是為了方便配送,服務企業客戶。“隨著企業和學生消費習慣的變化,我將貨源調整為中高端品牌,避開同行殺價的惡性競爭。那時,我的產品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企業的辦公需求。”

一家企業顧客向他提出採購十多臺電腦改變了其產品線的想法。“因為沒有準備,我白白丟失了一個大單,所以我馬上花10萬元,取得某電腦品牌在北碚區的代理權,並開了一家電腦店。”電腦店每年的銷售額400萬左右。

他以文具店为起点 年年开店稳赚不赔

2010年,王獻雲又在北碚區天生橋附近的商圈開了第四家店,面積為520平方米,而店對面就是一家永輝超市。“天生橋店是我投入最大的店,每年光租金就是30多萬,但開之前我就知道對面會開一家永輝超市。”

王獻雲說,考慮到和超市當鄰居,附近居民和學生都要在這裡購物,出門就是自己的店,所以人流量根本不用愁。2012年,他新開的第5家店,選址在五一所處,與天生橋店不足千米的距離。

他以文具店为起点 年年开店稳赚不赔

企業是自己最大的客戶,但企業的採購程序複雜、付款週期較長,許多小店不敢接招,為此他專門註冊了重慶獻芸商貿有限公司和“江豐”商標,為了方便開發票甚至賒賬,以此穩固客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