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兩代守護了80年,沒有大富大貴,就只有難捨難離。
甄添駒兩手滿佈傷痕,有一道深得可以想像,當時那手指幾乎會斷掉。
「不想做呀,我很想退休。」
「阿爸做了幾十年,我又做了幾十年,這 80 年的招牌,做到今天很不容易;在香港,也沒剩下多少間,要放棄不做,我放不下。」
甄添駒是甄誠記椰子糖第二代,與甄沾記系出同門。
雖然,甄誠記名氣確有不及,但卻是由 1938 年創立至今,笑看風雲,屹立不倒。
一個品牌,兩代守護了八十年。
流金歲月
甄添駒父親甄兆盈生於 1909 年,戰後生活艱難,於 1930 年代經廣州南下香港謀生,投靠同鄉所創的甄沾記打工,幫忙製作椰子糖。數月後,他離開鄉裡,到花園街、九龍城,拿著銅鍋就自己煮製椰子糖,並於 1938 年成立甄誠記,取意「誠實做糖」。
甄兆盈有八個子女,甄添駒排第五,於 1952 年出世,自小就到工場幫手。
「當年,租個地方,前舖後居,起爐動灶就生產。」
甄添駒依稀記得最初是擺街檔,後來就拿去士多、辦館賣,散裝、斷磅賣。
他還是孩童時,工場在旺角道,工人四、五十,規模反而是最大,1958 年更搬到大角咀碼頭附近。
「當年,大角咀未填海,倉就在海景街,來自馬來西亞的椰子,用木頭船經水路運來,船泊岸,搭塊跳板,就請苦力,也不用車載,一籮籮背著,過了馬路,便運到倉來,椰子要用,才叫車運到工場。」
甄添駒笑指,當年兄弟姐妹眾多,男的都要到工場幫忙,所以製糖的所有功序都懂。
當年,椰子糖講究鮮榨鮮煮。「運來的椰子包著外衣,要先用木工鋸剝開外衣,鋸開椰子殼,挖出椰肉,又要用類似磨薑的刨,去出椰絲,然後以布包著,用重力將椰絲包榨乾出汁,成為椰漿。」
最初,為求高品質,是用明火把椰漿加入砂糖和粟米膠,小鑊小鑊慢慢煮,到了 1970 年代才改用蒸汽銅鍋,並開始機器生產。
一起走過的日子
問他哪個工序,喜歡做?「沒一樣喜歡,我那時才十多歲,和弟弟,一放學就要到工場,哥哥廿多歲,能走都走了。」那時,每天開五、六百個椰子,手都弄得傷痕纍纍。
他還笑著說:「成家人賣幾粒糖,無運行呀,哥哥成年後,當然往外闖;況且幫父親打工,哪有糧出?」
那年代,有得吃有得睡,已盡父母養育之責。
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糖果就得幾款選擇,算是生意黃金時期,「覺得好食就會好賣,也有出口到美國,海外華僑都喜歡傳統產品,做多少都賣光,只記得是不停開工。」
踏入八、九十年代,零食選擇愈來愈多,椰子糖漸漸被遺忘。
他父親卻一直做到 91 歲,於 2000 年仙遊,後來生意日淡,甄添駒於 2014 年結束門市,近年夥拍中山廠房合作生產。
走過黃金歲月,路可以走,還是想走下去。
鐵漢深情
80年來,甄誠記只賣軟硬兩款椰子糖,分別在於硬糖所含的椰漿比例略高,約佔百分之四十,熬煮約長 10 分鐘,帶焦香味,椰子味亦較濃,而軟糖則因煮製時間稍短,顏色較淺,保留椰子原有的鮮香。
「時下不少糖果都加入添加劑、色素、味精,椰子糖真材實料,是純天然的。」也因此,逢年過節,在三大連鎖超市貨架上,還能找到甄誠記的椰子糖。
甄添駒在舖頭長大,對父親守護的品牌,也有一份深厚感情。
「糖果有旺淡季,夏天少人食糖,冬天是旺季,實情只做半年生意。」
說著說著,他著實放不下品牌,近年大兒子願意接手管理,心才寬下來。
他拿出新包裝的金裝軟糖說:「這也是他的建議,大家常說原來的軟糖都是硬的,所以出一款真正軟糖,椰漿經拉過,吃下去,會彈牙的。」
偶然會說:「想來都是入錯行,做麵包才好。」
對好,錯好,也做了大半生,也為父親守業三代。
攝影/Alex Ma
原文於眾新聞轉載
閱讀更多 IT亂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