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汝窯作為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一直受到世人和藏家的高度關注,民間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件”之說,美術大師李苦禪先生曾寫下名言:“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

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南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顧文薦在《負喧雜錄》中都記載了北宋在政和或宣政年間(大約公元1111年—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這給後世帶來了極大的困惑與爭論。真的有北宋官窯嗎?假如北宋官窯確實存在,那麼,北宋官窯與汝窯是什麼關係呢?這是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北宋官窯就是汝窯,即目前這些傳世的汝窯瓷器就是北宋官窯燒製的。持這類觀點的人很多。但這種觀點解釋不了葉實和顧文薦兩人的記載內容,因為這兩人分別在《坦齋筆衡》、《負喧雜錄》中都同樣記載了:“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京師即開封汴梁,離汝州有200多公里,在宋代沒有如今便利的交通,200公里是個非常遠的距離。即使官窯設到了汝窯,也絕對不能記載成“在京師設窯”!當無法解釋時,有一些人就開始懷疑這兩人的記載,甚至說他們記載有誤。更有一種奇葩的論點,認為葉寘是南宋人,當時北宋所在地叫金國,他在《坦齋筆衡》中記載:“

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中的“本朝”是指金國!這明顯屬於斷章取義,你只要聯繫上下文來看,不難看出,“本朝”就是指北宋。即使可以忽略葉實和顧文薦兩人的記載,如果北宋官窯就是汝窯的話,也解釋不了文獻中關於北宋汝窯瓷器的稱謂是“汝窯”而非“官窯”!如果《武林舊事》卷九詳細記載的清河郡王張俊送給宋高宗趙構的16件汝窯瓷器就是北宋官窯的話,那這個記載就有大不敬之嫌了。同時也無法解釋同在《武林舊事》卷二中還有關於“官窯”的記載。

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武林舊事》南宋 周密著

第二種觀點認為,汝窯就是汝窯,北宋官窯就是北宋官窯,它倆並不是一回事,這種觀點的依據同樣來自《武林舊事》。《武林舊事》卷二中的和兩段記載的記載,明確有官窯一詞,如上圖。二月二日“龍抬頭”這天就是“挑菜節”,是宋代重要的傳統風俗節日,民間就是到野外春遊挖挖野菜什麼的,王宮貴族都各自舉辦不同檔次的活動。宮中每年都要在這天舉辦御宴,並在宴會以遊戲活躍氣氛,“先是,內苑預備朱綠花斛,下以羅帛作小卷,書品目於上,系以紅絲,上植生菜、薺花諸品。俟宴酬樂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搞成一個娛春活動。皇上對后妃、皇子、貴主、婕妤及都知等大多都有賞無罰,好的賜賞成號珍珠、玉、金器、北珠、篦環、珠翠、領抹,次一點的也賞賜鋌銀、酒器、冠鐲、翠花、段帛、龍涎、御扇、筆墨、官窯、定器之類的寶貝,罰也就是舞唱、吟詩、唸佛、飲冷水、吃生薑之類。結合《武林舊事》卷九記載的清河郡王張俊送給宋高宗趙構的16件汝窯瓷器,可以判斷汝窯和官窯都是存在的,

不能說汝窯就是官窯。從這兩類記載似乎還可以判斷汝窯比官窯珍貴,因為汝窯是可以上貢送給皇帝的,當然珍貴,而官窯可以用作皇上賞賜家人的,排在御扇、筆墨之後,似乎沒那麼珍貴。反對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挑菜》和《賞花》兩段中所描述的“官窯”,其實應該是南宋後來在杭州建立的官窯、而不是北宋官窯燒製的瓷器。當然,反對的觀點認為官窯是南宋修內司、郊壇下官窯製品是正確的。即使這樣,這些記載明顯忽略了“北宋官窯”的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第三種觀點認為,北宋並不存在官窯,最多是宋徽宗出於個人的愛好,在京師汴梁建立了一個小小的陶瓷作坊(類似於工作室,規模極小),所謂的北宋官窯,只是南宋人葉實和顧文薦道聽途說的一種猜測,而汝窯,才是燒製出了汝瓷精品並進“獻”朝廷(投宋徽宗所好)的“御貢”窯。我本人也比較傾向於這種觀點,理由有三:

一是對於官窯的設置,正史《宋史》並沒有查到明確的記載。根據《卷一百六十五●職官五》所述,朝廷在將作監設置了“窯務”這個機構,負責磚瓦燒製、修繕和陶瓷瓦罐供應等業務。

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宋史》元 托克托編撰

《卷一百七十九●食貨下一》還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說宋太宗趙光義(北宋第二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弟)為減輕負擔,厲行節約,事事都親歷親為,曾下令將一些廢棄的油衣、幕簾重新洗淨染色,做成數千旗幟,一些不用的木料退給窯務去燒窯用,選擇可用的造了數千傢俱雜物,非常注意節約。這個細節說明,窯務是要負責燒窯的。而南宋在杭州設置官窯時,不是設在窯務,而是設在修內司——一個負責宮廷建設、修繕的機構,這可以佐證北宋時窯務並不負責青瓷的燒製。

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宋史》元 托克托編撰

二是因為在開封地區並沒有找到北宋官窯窯址。反對者認為這點理由並不成立,因為自北宋以來開封地區經過多次黃河氾濫,泥沙堆積達六米之巨,汴梁多處重要遺址已經深深埋到了六米泥沙之下,根本無法尋找。這情況屬實,反對有效,沒有找到窯址確實不能證明窯的不存在。

三是因為宋徽宗本人愛好十分廣泛且每樣十分投入,他本人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樂趣和藝術追求,無暇顧及產業的興衰,也了無發展瓷業的志向,所以宋徽宗讓汝窯給他燒製進獻精品瓷器以供觀賞玩耍是有可能的,他自己在宮廷旁邊弄個小小的瓷器作坊、找一些技術高超的工匠來製作也是有可能的,這個小小的作坊,有可能就是南宋人葉實和顧文薦道聽途說的來源。更何況《坦齋筆衡》、《負喧雜錄》是手抄本,且文本已失傳。

根據四庫全書《卷一百二十二:歷代陶器》中的“食器”一段記載:“宋瑪瑙釉小?汝窯壺汝窯方圓瓶【清秘藏汝窯較官窯質尤滋潤】”,見下圖,講的是清秘藏裡記有:汝窯與官窯比較,質量更好、更滋潤。這裡的“官窯”是指南宋官窯,不是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因為後者必須稱“御窯”。這清楚地說明傳世汝窯器與官窯器,不是一回事。

中國瓷器的巔峰——汝窯(3):汝窯和北宋官窯到底什麼關係?

《欽定續通志》清 嵇璜著

重複一下本人的觀點,北宋並不存在所謂的官窯,汝窯不是官窯,但汝窯的發展與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個人愛好存在某種關聯,在北宋末期給皇帝供應過瓷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