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枯木又逢春(文

枯木又逢春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二零零八年五月底的一天,第二批到河北省石家莊市接受醫療救治的地震傷員,乘坐‘救38次’專列,從成都開往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車廂內的李剛不免心中一陣惆悵。火車在飛奔,隨著飛奔的是李剛的思緒。5月12日14點28分的那一瞬間,又彷彿鏡頭回放,一幕幕的出現在眼前。

那時,他正在汶川縣一中的教學一樓給高三一斑上語文課,倏然,一陣天搖地動,他馬上意識到地震了,便大聲喊:“同學們!地震了!快逃生!”這時,前排的一位女生被這突然而至的災難嚇懵了,爬在桌子上哭起來。“快跑!”李剛連拉帶拽,拖著她往外跑。只聽轟隆一聲巨響,一塊樓板從空而降,說時遲,那時快,李剛用力把女生向外推出一米多遠,可他的右腿卻被牢牢地壓在樓板下……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在這次地震中,他好多學生都永遠得去了,年僅48歲的妻子也從此和他陰陽相隔,唯一的兒子在深圳結婚成家。三口之家,現在只剩他孤苦伶仃一人。他早就盤算著:等10月份退休後,把住在成都市的老母親接來,儘儘兒子的孝心。而現在他卻失去了右腿,還要拖累80多歲的老孃陪著他,想到此,他不由潸然淚下。老母親顫巍巍地站起來,輕輕地擦了擦李剛的眼淚,安慰道:“剛兒,別再想傷心的事了,活著就好!”

下午3時50分列車上響起輕柔的聲音:“旅客同志們,石家莊車站就要到了!……”李剛聽到這闊別30多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不由感慨萬千!一個想法倏地在他腦子一閃:這次來石,不知能否見到沈曉雪?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李剛是1965屆高中畢業生,1968年6月,響應黨的號召到河北省趙縣杜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同班同學且和他青梅竹馬的沈曉雪也分到同一村。身材瘦小的曉雪活潑開朗、善解人意,出身知識分子家庭。李剛出身軍人家庭,1.80個頭的他性格率直、豪爽,總像大哥哥一樣呵護著曉雪。割麥子時,每人三壟,李剛挨著曉雪,他噌噌噌割在前頭,然後折回身幫曉雪割,當李剛直起腰,用袖子蹭汗時,看到曉雪正忽閃著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深情脈脈地衝他報以甜甜的微笑,那算是對他無言的感謝吧!愛情之花盡情地在倆人心中綻放著。“給,擦擦汗!看你都成花狗臉了。”曉雪遞給李剛一塊粉色手絹。“手上磨泡了沒有?”李剛一邊擦汗一邊問。“沒有!”“伸出手,給我看看!”李剛命令道。“就不!”曉雪把手背到身後。李剛乾脆一下割5壟……一年秋季的一天,曉雪突然感冒發燒,李剛揹著她到七、八里之外的公社衛生院看病。其間,曉雪輕輕說:“李剛,歇會兒再走吧!”“不行!不能耽誤!”李剛不容置喙地說。到了那裡,他已是氣喘吁吁,渾身上下的衣服全溼透了……他原以為有情人終能成眷屬,誰承想,他上了大學後,竟永遠和她失去了聯繫。

原來,沈曉雪從石家莊市郊縣一所小學退休後,就訂了份《燕趙老年報》。前段時間,她到北京女兒家住了20多天。回來後,翻閱報紙,不經意間,看到那則“尋友啟示”:“沈曉雪,你在哪裡?”她的心陡然一震,是找我嗎?但轉念一想:同名同姓的多的是,可再往下看:“你高中的同學李剛在苦苦尋覓你!”她的心突突突地狂跳,不由一陣欣喜不已!她暗自思忖:30多年了,難得他還記得我,看來,我當初沒有看錯人,他稱得上是個有情有義的男子漢!驀然,30多年前那樁刻骨銘心的往事湧上心頭。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1973年7月,工農兵大學招生時,出身軍人家庭且有又是知青隊長的李剛,首當其衝得被村革委會推薦去上大學。不料公社卻不批,原因是:有人反映,李剛的對象家庭有嚴重問題。曉雪得知後,心急火撩。心想:李剛聰明好學,是個上大學的料。不能因為我影響他的前途,我必須忍痛割愛,和李剛斷絕關係!她頂著炙熱的陽光,騎車到了公社,她對公社負責人非常嚴肅地說:“我和李剛原來是戀人,現在已分手。我可以寫下保證書,今後和李剛斷絕一切來往!”在簽下自己的名字的那一刻,她柔腸寸斷、痛徹心肺!之後,李剛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錄取。為了讓李剛死了這條心,她悄悄地離開了趙縣杜村,把知青關係轉到到了姥姥家——藁城縣方村,和同學們隔斷了聯繫。30歲那年,她嫁給村中一個憨厚、淳樸的貧下中農小夥,並在小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

三十多年來,曉雪倍受著思念的煎熬。想李剛時,她就悄悄地翻開他送的日記本:“身居茅屋鬧革命,志在天下一片紅!”見字如見面。日記本一直珍藏在她身邊。她永遠也不會忘記,寫下保證書的那個晚上,她輾轉反側,一夜無眠,淚水浸透了枕巾。她默默地思念著他,偷偷地祝福著他。心想:只要他有好的前程,只要他過得幸福,我都會為他高興。看來,我們這輩子,是沒有緣分了,如果有來世……下鄉時,她曾受到種種歧視和凌辱。有多少徘徊的黃昏,有多少流淚的夜晚,但只要想起李剛,她就學會堅強,李剛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那一夜,李剛想到明天就要見到曉雪,興奮的難以入眠。他浮想聯翩,夜不能寐,任憑心緒自由飛翔……

1973年,他上大學前,去和曉雪道別,可曉雪卻不理他。由於報到時間緊,他只好帶著滿腹狐疑走了。他寫給曉雪的信,卻一一地被退回,從此他們天各一方,失去了聯繫。這件事永遠成為他心中的一個結。1977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成都郊縣一所中學任教。多少年來,他一直苦苦尋覓著曉雪,仍杳無音信。然而,曉雪的音容笑貌,卻牢牢地盤踞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難以割捨的戀情,使他無法釋懷。他最怕過晚上,因為晚上孤獨、寂寞總來騷擾他。他不由得想起曉雪,於是就拿出曉雪送給他的那隻枕套來看,一邊用手摩挲著,一邊回憶起那個下午。

六1969年冬天的一天下午,曉雪約他出來,撐開那對枕套,對李剛說:“下雪天這幾天沒出工,我學著繡制了一對枕套,你看好看嗎?”李剛認真地觀賞著:雪白的網眼布上,繡著蔚藍色的高山,山下一棵紅梅樹,傲然挺立,樹上開滿了深紅色的梅花,一對枕套圖案左右對稱。左圖案的一側繡著毛主席的詩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右圖案的一側則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李剛說:“很好看!特別是圖案和詩詞搭配得恰到好處!”曉雪把左圖案的那隻遞給李剛,輕柔地說:“如果你喜歡,這隻送給你!”此時,數九寒天,冷風瑟瑟,然而李剛的心卻熱烘烘的,捧著枕套,李剛心裡明白,這意味著:以後人若成雙,枕套成對。然而……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幾年後,他的父親從部隊轉業到地方,為了唯一且一直單身的兒子,父親選擇了從石家莊市到成都工作。直到他35歲那年,他父母及學校領導攛掇著和小他12歲的年輕老師結了婚。婚後的甜蜜,暫時撫平他心靈的創傷……幾年後,在徵得妻子同意後,他決定寫本書,以了卻他的心願。每當夜闌人靜時,他以真情做筆,用心血做墨,摻著他幸福的淚水、酸楚的淚水,寫成一部20多萬字的書——《思學》(思念曉雪)。書中傾注了他多少思念,寄託了他多少希冀……可惜這本書已葬入廢墟之中!

第二天,李剛早早起床,把來石後10多天從未刮過的臉,颳得乾乾淨淨,把那‘地方支援中央’稀落的頭髮梳理得順順溜溜,換上一套乾淨的病號服,急切地等待曉雪的到來。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李剛深情地望著曉雪說:“曉雪,這些年你過得好嗎?”曉雪低下頭沉痛地說:“老伴三年前病逝了,女兒在北京結婚安了家,家裡……”李剛也告訴了她自己家的全部情況,然後,急不可待地問:“我上大學後,給你寫的信,為什麼全退回?”當曉雪敘述了事情的由來時,李剛方才釋然。他緊緊搖著曉雪的手感慨地說:“曉雪,你全是為了我呀,為了我,犧牲了你的大好青春!……這些年來,我曾為你寫過一本書,然而你卻永遠看不到了,這成為我終生的遺憾!”曉雪語重心長地說:“其實不用遺憾的,你每天講書中的一段給我聽,比我看書還生動哩!”“每天?每天你來聽?”李剛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疑惑地問。曉雪不容置疑地說:“對呀!是每天!如果你不反對,我決定留下來,當你的右腿,永遠陪伴著你,再也不分開了!”聽此言,李剛連連搖手:“不行!不行!你的心意我領了,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咋能再拖累你?”一向開朗的曉雪卻幽默地說:“你該不會是嫌棄我老了吧!”李剛忙微笑著說:“哪能!哪能呀!在我心中,你永遠都是年輕漂亮的!”曉雪神情凝重地說:“年輕時把我們分開,那是特殊的年代造成的!現在也許是天意吧,35年後,老天眷顧我,把你送到我身邊,我不會再錯過這次機會了!等出院後,就到我家住吧,我的雙方老人都不在了,我還要給你母親養老送終!”聽到曉雪那發自肺腑的話語,李剛欣慰地笑了,笑得那樣開心,那樣甜美!幸福的浪花把同病相憐的兩位老人的眼淚都勾出來了!

小說|枯木又逢春(文/陳志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