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發燒思維 談家庭影院的音效特點

很多人對一套家庭影院音響的評價,總是停留在

“高音夠不夠不透,中音夠不夠厚,低頻夠不夠震撼”的層面,另外就是“定位感”“包圍感”之類的虛無縹緲的描述。

而家庭影院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效果,大多數人並沒有明確的標準,很多人還走入了“發燒”的誤區而無法自拔。

音響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東西,但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化運作,或多或少的都會受到

“發燒”的影響,停留在音響器材本身,反到忽略了音響的本身功能和作用。

家庭影院是從電影院變化而來的,因此先了解電影院的音響特點,也就能明白家庭影院音響該是什麼樣的了。

電影院的音響為電影服務的

最基本的功能是發聲和擴聲,目的只有一個--------讓電影更加精彩

1、擴聲:

電影院場地大、人多,要保證到每一排尤其是後排的觀眾全部都能聽清楚,同時還不能讓前面的觀眾感到聲音太大或者太吵。

另外,要能表現出大場面時候的大動態聲音能量。

清晰、震撼,不吵,大動態,這就是電影院對於音響最基本的要求,家庭影院也是如此。

2、聲畫一致、看不到

音箱。

聲畫一致就是聲音發出的位置要和畫面內容的位置一樣。

打個比方,電影畫面表現的是在屏幕左上方打雷閃電,所以打雷的聲音就應該在屏幕左上角,如果聲音從左下角出來就是聲畫不一致

人聲對白也是如此,演員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或者是臉部特寫,

音箱發出的聲音要感覺和畫面裡的嘴巴位置一致,如果說話的聲音跑到屏幕外面或者屏幕下方,那麼是聲畫不同屏,電影看起來就會覺得怪怪的。

在專業電影院裡,為了讓聲畫一致,採用的是透聲幕布,音箱隱藏在幕布

後面,這樣既解決了聲畫一致的問題,同時又看不到音箱看不到音箱,觀眾就不會被幹擾,就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畫面。

現代的高端私家影院也多采用透聲幕的做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但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音箱只能擺在電視機或者投影幕的兩邊和下方,要讓聲音感覺從屏幕裡而不是從音箱裡發出,這就取決於家庭影院音響的技術水平了。

3、強烈現場感的環繞音效。

很對人對環繞音效的理解是“包圍感”,星工場認為這是不確切的,電影音效要的是現場感。

所謂現場感,就是電影的音效要和屏幕畫面所描述的場景要一樣,意思是觀眾就像在現場一樣。

電影院是由主音箱及無數的環繞音箱共同營造出電影的環繞聲場,但電影院的環繞聲並不是想象中的包圍感,定位也不是很準確、很明顯

電影院的側牆甚至頭頂上雖然掛滿了環繞音箱,但卻很難感覺到環繞的聲音到底是從哪裡發出,甚至大部分時間都是感覺不到有聲音的,整個電影的聲音完全溶入於電影情節中,環繞音效會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存在於電影院的空間裡,但並不是所謂的包圍感。

4、高保真重放效果和恰到好處的低頻能量。

“高保真”的詞在音響行業裡被濫用和誤讀了,這裡不做過多探討,只談電影音效裡“真實聲音”的重放問題。

電影要看起來精彩,除了前面的聲畫一致和現場氣氛以外,聲音的真實程度要儘量能夠和畫面內容一樣,即“高保真”。

比如打雷的聲音、下雨的聲音、槍炮的聲音,爆炸的聲音等等,無論是聲音的細節還是響度,聽起來都要和真實的一樣。

還有一種情況是經過藝術加工了的聲音。比如打拳的聲音,真實場景中打拳的聲音並不會很響,恐怕也很難聽到骨頭斷裂的那種效果。但作為聲畫藝術,在錄音的時候會進行誇張處理,那麼通過音響重放的時候就要能反應出錄音時的真實效果來。

另外,電影院並非一味的追求震撼的低頻能量,而是恰到好處,也是儘可能的要求保真,即使是誇張處理,也是有度的。

聲畫同步看不見音箱現場感

、高保真、恰到好處的低頻能量,這就是電影院音效最基本的要求和表現。

家庭影院以此為參考,那麼就最能接近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而要達到這種效果並不是很難,也不需要像“發燒音響”那樣燒錢。

電影院由於場地很大,電影器材最貴的不是音響,而是投影機(或放映機),絕大多數電影院的音響,採用的專業級大音箱,大功率功放,實際上也只有幾萬塊而已。按使用面積倒推回來,如果家庭影院只是為了看電影,三五千、一兩萬,就能夠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體驗了。

跳出發燒思維 談家庭影院的音效特點

星工場1.8T家庭影院音響,利用電視櫃隱藏音箱,獨有的相位精準技術,能夠實現聲畫同屏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