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如果一定要盤點清楚四月份的綜藝節目,這對於觀察者來說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任務。

電視綜藝《奔跑吧》《我想和你唱》上線,《歌手》收官;《嚮往的生活》《歡樂喜劇人》《二十四小時》這些老品牌在屏幕上保持著強勢存在;還有《無限歌謠季》《異口同聲》等暫時聲響不大,可玩法全新的節目在旁虎視眈眈……說起來雖然熱鬧,可目前電視綜藝可稱頭部的,大多都是綜N代的老產品。

而網綜那邊,《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的機器人德比、《熱血街舞團》和《這!就是街舞》的街舞德比,《創造101》鏈接已經收官的《偶像練習生》組成選秀方隊,依然保持著高出鏡率;網綜人也同樣正在致力於讓《足球解說大會》《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現在就告白2》這些新鮮感十足的內容搶奪觀眾注意力……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四月在線上的綜藝節目實在是太多了。有業者對著這份榜單這樣自嘲:“歷來綜藝節目的井噴時段都是跟主要贊助行業——飲料行業的銷售旺季保持高度同步……”這句話不能說全中,畢竟現在手機發布新機的頻率也會高度影響綜藝節目的生產頻次。但點出的金主和節目之間的關係還是基本準確的。

儘管我們擁有如此豐富的一份名單,但綜藝節目的擁躉者還是會陷入一時不知道看什麼的尷尬——這並不全是“挑花眼”造成的。四月的榜單雖然內容豐富,但依然保持著“有高原沒高山”的結構,能夠實現破次元壁的、全民爆款效果的確實暫時還沒出現。

雖然無法回答“看哪個綜藝一定不會錯”,但縱觀整個四月,綜藝界基本上可以回答“我覺得你適合看網綜還是看電視綜藝”這個問題了。網綜和電視綜藝兩者彷彿第一次在一個月份內形成了某種內容領域的競爭默契我們上文分別類舉的電視和互聯網綜藝各自的頭部資源,梳理其內容類別你會發現。電視綜藝把注意力放在了“音樂類”(如《歌手》)、“喜劇類”(如《歡樂喜劇人》)、“遊戲類”(如《奔跑吧》)這三種審美公約數較大、闔家歡的題材上;而網絡綜藝則把注意力放在了“科技類”(如“機器人德比”)、“單項歌舞類”(如“街舞德比”)、“選秀類”(如《創造101》)、“新領域類”(如《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等這些審美專項或小眾傳播和新鮮領域上。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這個趨勢可以進一步概括為:四月,已經形成了“電視綜藝專注大眾傳播題材、網絡綜藝關注專項傳播題材”的初級劃分格局。——劃分的結果不管各自從業者樂不樂意,客觀上來說,對明確各自平臺定位和活動範圍來說,都還算是一件好事。

網綜和臺綜的“默契”
讓跑男們跑不動也得跑

剛剛我們提及“從業者樂不樂意這種劃分”,這並不全是調侃揶揄。人口密度高度疊加、對工資現狀高度不滿的電視從業者就不見得完全滿意。因為互聯網在這個格局範圍內,拿走了大部分優質的“年輕人收視資源”。

一個星期前,筆者就經歷過某衛視研發中心的小哥,拿著收視率榜單喋喋不休一個半小時的事。讓他深受刺激的是進入2018年後,整整四個月,電視綜藝只有《奔跑吧》一檔節目收視率破2,而去年這時“破2”的節目已經有十幾檔了。另外,第二季《奔跑吧》整季節目的收視均值就達到了4.8%。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這有什麼可值得高興的?”

這位小哥將這種衰落的癥結歸結在了電視節目上線策略的保守和題材不具有開拓性上。“跑男都五歲高齡了,還跑的動嗎?”他憤憤的說道。

跑不動也得跑。因為市場和贊助商都在要求電視綜藝往闔家歡的方向跑。某贊助商大客戶廣告部門提供的《2018廣告投放策略報告》就有這樣的字眼“常使用大屏收看節目的客戶家庭,在使用大屏時,通常都有本產品線的主要消費決策者——年長女性角色主導。男性角色、年輕角色也會偶爾關注。因此在投放相關廣告時,建議多兼顧女性視角特徵,建議選用兩個版本(或多個版本)的廣告片,在多家庭成員心中留下印象……”——雖然金主說的是投放策略,但話裡話外已經將電視定位在了“闔家歡”的場景上。換言之,只有“遊戲、音樂、喜劇”類的闔家歡題材,金主才更容易買單。

我曾經寫過《不是針對誰,在座的三家“機器人格鬥”都有問題》中就曾經提及“高評分、並由浙江衛視首發的《鐵甲雄心》,早已在波瀾不驚中落下了帷幕”的問題。

研發者想的是質感,可臺領導還得考慮吃飯。

相較之下,網絡綜藝從業者都沒在“溫飽線上”花費太多思慮。在上個月的綜藝盤點,曾重點提及“街舞德比”,這個月換成了“機器人德比”和“選秀方陣”。在前期臺網綜藝競爭中我們能夠看到,互聯網綜藝從業者由於“都是電視背景出身、互聯網綜藝空間不明晰”等多重元素影響,在題材上經常會跟電視綜藝直接撞車。但在四月的互聯網綜藝選題中,我們發現網綜從業者似乎已經理清了自己的職業空間在哪。基本上“該拿的拿,該避的避”,這就形成了上文我們說到的“默契”。

“選秀綜藝”原本是電視綜藝的核心業務範圍,當年龍丹妮的《超級女聲》今天還被懷舊者津津樂道。但是隨著電視綜藝人才的“向網方向”流失和平臺發展,如今選秀的主陣地已經悄然流向了網絡。

本月,《偶像練習生》的選拔男團帶著30億的點擊量收官、騰訊的《創造101》女團選拔已經上馬,上線不久就獲得了4.9億的點擊量。而目前2018年的電視屏幕上還沒出現選秀綜藝,據瞭解未來各家頭部衛視出現大規模選秀綜藝的可能性也不大。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偶像練習生》數據 引自:骨朵影視數據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創造101》數據 引自:骨朵影視數據

在“選秀綜藝該在電視還是在網絡”這個問題上,雙方似乎並沒有經歷爭論,就完成了平穩過渡。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可新內容就是要花資源

雖然拿走了“選秀”,但2018年,互聯網綜藝目前在音樂、喜劇、遊戲這些“晚會血脈感強”的綜藝題材上還保持著相當的剋制。互聯網綜藝團隊將剩下的那些精力放在了《足球解說大會》《送一百位女孩回家》這些相對新鮮、小眾的綜藝題材上。

《足球解說大會》涉及的體育元素、《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涉及的女性主義、《三寶大戰諸葛亮》涉及的人工智能元素、《王者歷史課》涉及到的遊戲元素……這些新鮮玩意都涉及我們上文中那位小哥的焦慮點——“創新力”。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引自網上新聞報道

但如果憑此認為“2018年電視綜藝的創新效果比互聯網綜藝的要好的多”,恐怕電視人自己都不太踏實。綜藝主要做給年輕人,年輕人又天然喜歡新鮮事物。如果電視的“創新”更卓有成效,“2018年目前只有《奔跑吧》收視率破二、年輕人注意力向互聯網的大規模遷轉”又是個什麼情況?

歸根結底,“內容創新上的比對差異”恐怕要落在各自平臺屬性上。

電視平臺的播出邏輯是線性播出,因此檔期、時長都是非常有限的珍稀資源。特別是週末的綜藝黃金檔期,往往承擔了平臺大比例的吸金任務,排兵佈陣必須要兼顧平臺利益和贊助商利益,不能多,不能少,鐐銬沉重,不可兒戲。而任何形式的創新都需要承擔風險。從這個角度來說,因為時段的珍稀性和當下的市場環境,電視平臺往往更不敢將如此寶貴的資源來嘗試“創新”,風險承擔不起。開明的衛視平臺最多也只夠開闢一個非重點時段來孵化自有的創新項目,大部分衛視甚至這部分時段都拿不出來。而電視的播出特點又決定非黃金時段流量資源就較差,流量差又難以孵化創意,沒有創新,就難以找到新的內容爆點。而且衛視的單位性質也絕不可能出現“A衛視播出B衛視做的綜藝節目”,電視整體優勢難以疊加發生效果。再加上衛視平臺的公立屬性,天然的資本容錯性較弱……優勢內容一次性,新內容難生產,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創新”這件事的惡性循環。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而視頻網站不存在“時段”這個概念,都是上線點播,所以空間是可以無限擴展的。視頻網站只需要根據資源判定和算法統計,決定對綜藝節目的宣推力度即可。所以視頻網站大可以眉毛鬍子一把抓,統統上線後再說——這就形成了對“創新內容”的寬容,創新也更容易在視頻網站上獲得機會。

更何況大部分的優質電視綜藝也會放上幾大視頻網站,“敵強我用,敵無我有”。對電視優質內容的二度發送獲得的利潤又可以反哺自我IP的運營,自我IP又會對“或抄或創”的創新內容保持寬容,久而久之,小眾的、大眾的、符合年輕調性的內容就容易形成聚合效應——儘管政策方不斷加強了對“野蠻生長”的所謂創新內容管控,但視頻網站商業經營的性質天然對於“野蠻生長”並不牴觸……因此,各色“創新”就容易在視頻網站成活,年輕觀眾也就容易流轉。

兩者效果對比,電視綜藝的創新往往平均水準較高,但試錯環境弱、成活幾率小,因此創新內容在整體制作水平瓶頸現狀下,就難以破局高產;而視頻網站的綜藝創新可能平均質量並不高,但是容量極大,本著概率原則,總會有成功者出現,再加上購買經過挑選的優質電視綜藝,就形成了“百花齊放”格局。

這種格局在2018年逐漸成型,這恐怕是造成今年電視綜藝頭部資源遇冷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2018年電視綜藝目前只有《奔跑吧》破2的尷尬,並不是今年電視綜藝比往年更弱,只是電視沒有進步,而對手已逐漸長大了而已。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儘管如此,還是要慎談“電視綜藝涼了”

“己方命運交由敵手”,這番結論分析出來後,估計剛才那位小哥會更加焦慮。但電視綜藝並不是完全沒有破局幾率。冷凇教授就認為:電視的“線性播出”並不是天然劣勢,它和網站的“並排播出”兩者之間其實並無優劣之分,關鍵在於如何使用。但電視快速找到新的內容爆點,倒非常急切。真的等到全民都養成了上網收看的生活習慣後,電視徹底變成“製作公司”、渠道徹底失去作用了,電視產業倒完全還可能會變得更慘一點。

在電視創新內容孵化幾率小的現狀下,平臺就需要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努力提高創新內容的質量,爭取從效率上取勝,做到“做一個成一個”。如果如此,依然有機會改變當下的頹勢甚至反超。

但考慮到當下“電視民工”的薪資水平,如何防範“剛成一個,互聯網就帶著現金來挖人”也顯得非常重要。

四月傳媒業綜藝篇:內容創新和吃老本都能賺錢,但畢竟還是有區別

四月,草長鶯飛,萬物復甦,綜藝的“男團和女團”、“歌舞和遊戲”也都花團錦簇。可奼紫嫣紅下,誰家數米下鍋,誰家暗潮湧動,誰家都心中有數。

“搞創新”能賺錢,“吃老本”也能賺錢,可畢竟還是有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