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銅元局前街:突如其來的清麗,讓人驚豔

街巷|銅元局前街:突如其來的清麗,讓人驚豔

作者 | 李晚照

走進銅元局前街,突如其來的清麗,讓人不由得驚豔了一下。

之前,對銅元局前街也有所耳聞,卻一直沒去走走,主要是因為它的名字,從字面意義來講,總有點世俗的氣息,甚至有點金錢的濁氣,就像賈寶玉一聽見仕途經濟之類的話便氣得直跳腳,連半句話也聽不進去。

等真正來到這樣,才發現它竟然無半點“銅元”氣息,撲面而來的卻是淡雅清遠的小清新。

而銅元局本身特有的歷史人文氣息,又增加了它的文化質感,清麗而有氣質。原來僅憑字面印象妄加概念,不由得使我有點愧疚,看來經年風雨的人文小巷,來不得浮躁與慢待。

其他老街巷一般都掩藏在都市深處,而銅元局前街正面沿街對著護城河,視野稍有些開闊,所以路人能有意無意地看到一溜兒小青瓦的古樸建築。建築在原來民居的基礎上稍稍修整過,顯得十分整潔,一排的青色屋舍,青磚、灰瓦、白牆及魚尾狀翹角雕花屋簷的民居,總體格調是青灰色,連路面也是青磚的路面,格調淡雅寧靜,隱隱透著一種不易覺察的孤傲。門首被居民們裝飾了大紅燈籠和藤蔓植物,又呈現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因此,這條小巷淡雅又溫馨。

尤其是在周邊的現代建築大廈的映襯下,放佛穿越了時空一般。

銅元局前街有兩條筆直的拐彎,與正街形成穿插的形式。

沿著一條凹進去的拐角街道走去,建築與沿街是一樣典雅溫婉的格調。沿著這條街巷走,巷子不長,本來是筆直的,一下子卻忽然轉出一個彎來,彎得弧度很大,幾乎呈直角,但卻很柔和,像圓饅頭的弧度。在轉彎處,又多米諾骨牌似的閃出另一排整齊民居!為何要稱之為另一排民居呢,主要是因為這一排全是紅磚房子!紅磚青瓦,地基幾層是青磚或青石,與前半部分青磚房子形成鮮明的視覺對比,卻沒有衝突和違和之感。在兩種對比之下,兩種顏色都很清麗,二者一融合,倒使青磚屋舍溫暖略了一些。

街巷|銅元局前街:突如其來的清麗,讓人驚豔

看著這兩種同樣格局不同色調的民居,驚豔的目光不知該在哪裡定格。

站在這個轉角處,銅元局前街盡收眼底,一半素樸的嫣紅,一半寧靜的黛青,在起承轉合之間構建了低調的人文生活。

轉彎處一條清泉溪流擋住了去路,使這條街轉彎了。這條溪流比地面了低很多,旁邊設有護欄,扶著護欄往下看,溪水靜靜的,只從細細的密密的波紋上才發現水是流動的。泉流清澈見底,水底密密佈滿水草,像小小的水底森林、

在水邊可以拾階而下,溪邊有浣衣的居民,還有還有水邊嬉戲的頑童和萌寵。彼此互不干擾,洗濯的汙垢很快被泉水帶著,泉溪依然澄澈見底,一塵不染。

溪水對岸是密密織滿藤蔓植物的綠色牆壁。這面綠色牆壁給人以莫名的安全感,它似乎可以阻擋任何風雨塵埃干擾這條美麗的街。

沿著一半溪流一半紅磚青瓦夾道的石板路走出去,一處溫婉的青石拱橋結束了銅元局前街。街頭立著一處高高牌坊,上面寫著“於家橋”。就是這座小橋的名字了。

街巷|銅元局前街:突如其來的清麗,讓人驚豔

濟南市最後一座青石路面的銅元局前街橋

於家橋西側,有古韻的亭榭建築,看樣子經過精心地整飭,氣韻變得更加工整雅緻起來,青瓦雕簷朱漆門樓,增加了一種當仁不讓的文化氣質。除了細細的水流,於家橋頭一直安安靜靜的。

於家橋頭連接著銅元局后街,這條街經過社區改造已經基本消失,只在社區的門首顯示出街道的名字。兩位帥哥在社區門首交談。看見我在拍照,面上露出一絲淡淡的驕傲。這種驕傲我在濟南街巷遊逛的時候經常看到,又親切又溫暖。

我在這裡輾轉駐足,用目光搜尋著第一眼的驚豔,進而產生一種淡淡的依戀。

小橋流水人家,這或許是濟南老街巷一種特質,而這裡格外清麗一些。

回到銅元局前街正面沿街幹道,這種流水人家的韻味就更足了,因為護城河就溫暖地守在他身邊。這是一種極難得的格局。在都市的核心地帶,典雅古街與河流的溫婉相擁,低調又奢華!蜿蜒的護城河如這條古街的一縷明麗的眼眸,讓古韻小街頓時靈動了許多。岸邊的花樹映在水中,如水彩畫。護城河上不時有遊船畫舫駛進畫面,泛起彩色的波紋,盪漾開去。

置身此地,放佛一不小心闖進了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我被這裡的甘醇浸染得微醺,來來回回地逡巡了幾圈。這裡行人不多,靜靜的街巷如掛在溪邊的一副小寫意的畫。

在青磚屋舍的街面上,偶爾會有婦人帶著萌寵闖入了畫面;還會有居家的老翁老太進進出出收拾家務,還不時地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發生小小的爭執。人物在小青瓦屋舍裡顯得有些俏皮兒,放佛在上演溫馨可愛的皮影戲。除此之外,整個小巷子,則一直是安靜的。除了我這位躲在角落裡觀眾,只有那些留守的居民,成為了畫中人。

沿街商鋪也因為因為銅元局的古韻而增加了些氣質。各家小店平靜安詳,也少有人聲和嘈雜。

唯有一家店前卻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我有些好奇的走過去,卻發現僅僅是一家燒餅鋪,賣的是極為普通的油酥燒餅。鋪子門店很小,門楣上方有大紅的招牌匾額,上書幾個燙金的大字:“秦記火燒”。售賣的人們僅僅一個小小的窗口,裡面能看得見的只是一不大的櫃檯,櫃檯上面的筐裡分類放著做好的燒餅,除了主打的油酥燒餅,還有五仁燒餅、紅豆餡燒餅。燒餅的包裝用的是紙袋,上面印著燒餅產品的介紹,有百年老店的字樣,果然有些來頭。但店主卻是兩個年輕人。我看了一下顧客,以中老年人為主,看來都是多年老顧客,也證明了祖上傳下來的味道沒有改變。大媽們一邊排隊一邊嘮嗑。我以為這些顧客都是附近的居民,不料從這些大媽們的聊天中得知她們竟然距離這裡很遠,來自這座城的不同方位,有的甚至穿過整個城市來買這種普通的火燒!我心裡不由得暗歎:一種小小的燒餅竟有如此魅力?

我有些好奇,也心存懷疑,便也也品嚐一下。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每種風味的燒餅各買了一個來嘗一下。雖然想到味道可能不錯,但真正品嚐了,卻還是微微吃了一驚,太好吃了!外酥裡嫩,香而不膩,十分美味可口。平常吃燒餅,要有下飯菜才能吃得下去,而這家燒餅卻能刺激味蕾,讓人忍不住一口口饕餮,最後還餘香滿口。我一向很少吃燒餅這樣的麵食,沒想到這家店鋪的燒餅讓我之後一直念念不忘。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的智慧與魅力?

我們常說文化傳承,顯得有些縹緲,讓人心裡惶恐,摸不著邊際。而這家燒餅鋪的年輕店主用一種質樸的執著守候了一種生活的味道。這種傳承源於一種生活信念,融入百姓餐桌上的食色生香文化點滴。

或許這就是日子給予的最精確的詮釋,平淡生活融匯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特質,偶然綻放出一抹驚豔。

紅日西斜,光線柔潤,給清麗的街道披上了溫暖的輕紗,溫婉而多情。

銅元局前街,在老濟南人文蚌殼裡,漸漸地被歲月磨礪成晶瑩的珍珠,用一種古街的清麗守候了一種文化情懷。

街巷|銅元局前街:突如其來的清麗,讓人驚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