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位拿著11元日薪的守墓人,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守墓人強巴曲桑和我們一同出了小寺松贊拉康的大門。一個簡陋的土坯房就在松贊干布陵的側上方,帶有油菜味的冷風透過窗洞飄來。撰文/杜冬 攝影/金末

我出來時,69歲,乾瘦的強巴曲桑和另一位老人一前一後坐在松贊干布陵的土坡上,同樣環抱著膝蓋。

他們前方,是一條逶迤在一號墓和二號墓的公路,從瓊結通向盛產藏獒的措美草原,再向前,數個規模極龐大的吐蕃陵墓漸次抬升,直至木惹山的半腰,最高的六號陵墓夯土表面,木樁留下的眾多整齊洞口清晰可見。

“這些都是誰的陵墓?”我問強巴曲桑,這位拿著11元日薪的白日村老人緩緩舉起手指,“松贊干布,芒松芒贊,赤都松贊,赤祖德贊,囊日松贊;左邊是赤松德贊,牟尼贊普,朗達瑪,右邊為穆迪贊普。”

這一說法和文物局以及學者們的考證都大不相同,特別是松贊干布的父親,死於宮廷暗殺的囊日松贊成為了最宏偉的六號陵的主人,頗令人難以置信。然而能一口氣報出如此眾多的贊普名號,已屬異數。強巴曲桑證明了他自己為真正的守墓人。

每天早晨,強巴曲桑要圍繞著陵區小走一圈,觀察墓地上是否有裂縫,是否有塌方的痕跡。

其實這事隱約帶有預言之意味——當地人傳說世界末日時,松贊干布的墓門封土將會倒塌,墓門敞開時,整個世界的珍寶將會展現。

強巴曲桑的職責還包括為松贊干布墓頂的鐘贊拉康裡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噶爾東贊乃至強巴佛、吉祥天母等神人塑像前供奉淨水,點酥油燈。除了巡視和買菜外,這位老人很少走下垂直高度十餘米的臺階,從松贊干布墓頂來到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