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保險行業在發展,很多人保險意識與保險知識與日俱增,想起曾經從

老婆閨蜜她媽、孩兒他姨、老公他朋友那裡買的保險

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買的時候就挺不情願的,現在看來貌似、可能、也許、好像、大概真的上當了。

如果你想要退保?保典君有很多話要講!

本文主要內容:

※ 怎樣分辨是不是買錯了保險?

※ 退保前這些問題要考慮清楚!

※ 怎樣退保損失最小?

一、怎樣分辨是不是買錯了保險?

有沒有買錯保險,不是靠感覺來確定。買保險有一定的原則,分辨是否買錯了保險也有原則,以下是買錯保險的常見情況:

● 情況1:險種錯了

一般人配置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就可以了,有家庭責任的還需要買定期壽險。理財類保險、終身壽險是前面幾種基礎保障做好以後才應該考慮。如果基礎保障都沒做好,就買了教育金、養老金之類,不說其實際收益如何,即使附加了重疾、醫療,其額度也相當有限,面對風險一定會杯水車薪,沒有起到保障的作用。

● 情況2:保額錯了

估算保額的規則是,一般重疾險保額為年收入5倍,意外險為年收入10倍,定期壽險重點是加上家庭負債。這些雖不是金科玉律,但卻有指導意義。設想下,如果重疾險只有5萬,10萬的保額,如何起到轉移風險的作用?

● 情況3:保費太高

購買保險的花費,一般性原則為年收入的10%左右,對個人對家庭都是如此。保費過低可能導致保障不足,保費過高可能給正常生活及家庭重要預算造成壓力。

● 情況4:保費分配不合理

保費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合理規劃家庭每個人的保單至關重要。家庭每個人的保費預算,關係到重疾險選擇定期還是終身、選擇消費型還是返還型、選擇多少保額,意外險選擇普通意外還是兩全返還意外、意外醫療帶自費藥還是不帶,醫療險選擇低端、中端還是高端等等。經常有很多家庭給孩子和老人投入大額保費,甚至買了教育金、養老金,卻反而把家庭經濟支柱的大人給忽略了,這是最大的保費分配不合理。

● 情況5:老產品性價比低

保險行業不斷髮展,保險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大部分新產品都顯得比老產品性價比高。實際情況也大致如此,老產品跟新產品比起來,那槽點就如天上繁星。不過,是否要換掉老產品,要從多個角度考慮。

簡單給大家一個測算和選擇的方法:

先確保選擇的新產品保障範圍真的比老產品好,且是自己中意的,符合自己需求。然後套用公式:數值1=老產品年交保費*未交費年限+老產品退保現金價值,數值2=新產品年交保費*交費年限,如果數值1大於等於數值2,沒說的,換!否則就需要再多方衡量了。

● 情況6:需求變化

保典君一直強調買保險不要先看產品,而是根據家庭實際情況以及具體需求來配置,需求才是配置保險的核心原則。隨著時間推移,我們之前的保險需求可能發生變化,需要重新調整保單規劃。

二、退保前這些問題要考慮清楚!

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1、保險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性價比低的產品、老產品,如果想要退掉後換新的,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狀況如何?有沒有住院、手術以及體檢異常記錄?社保卡有沒有借給別人買藥或者住院、手術?如果有以上任何一項,想要再買保險就困難了。具體參見保典君之前的文章《70後80後注意了,你可能已經進了保險“黑名單”!》

2、退保會有損失

保險產品大多有猶豫期(短期險也有,長期險一定有),一般10-25天,在猶豫期內退保不會有損失。如果猶豫期後退保,保險公司只退現金價值(合同中現金價值表查看),除了理財險、終身壽,一般情況下保險現金價值是遠遠低於保費的,尤其保單開始的前幾年,現金價值可能低到你不可想象。

3、新保險是否已過等待期?

為了規避帶病投保,保險正式承保後有等待期(醫療險一般30天,重疾險一般90-180天),這段時間發生風險保險公司不賠,所以,老保單退保一定要確保新保單已過等待期,這樣才能實現保障無縫對接。

三、怎樣退保損失最小?

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保險買錯了,這樣退保損失最小!

1、簡單直接:退!

這份保險我就是不要了,把現金價值退給我!

什麼時候退保損失最小?

● 猶豫期內退,損失最小,幾乎沒損失;

● 保單剛開始幾年,此時已投入保費相對於未交保費相差巨大,及時止損最好;

● 現金價值最高點退保,已經交費多年,可以選擇保單現金價值與已交保費基本持平時退保,也可以選擇現金價值最高點時再退保。

2、減額交清

有的保險有此功能,意思是把本應該退的現金價值,當作最後一筆保費,保障繼續有效。當然,對應的保險金額會減少。

3、保單貸款

理財類、終身壽險類保險有保單貸款的功能,最高貸款額度為現金價值的80%,優點是貸款到期後,貸款的本息累加成為新的貸款額度,意思是隻要現金價值沒有用完,貸款可以長期使用。缺點嘛,等到現金價值的80%超過所交保費最少也要20-30年。

4、保單貼現

2018年1月8日保監會公佈《人身險保單貼現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可以用上這項功能了。保單貼現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投保人不想繼續交費、或急需資金,可以將保單轉讓,獲得貼現資金。

總結: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保險圈也有“寧願不要保單,也不勸人退保”的說法,因為保險是保障,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一般情況下,只要保單核心責任適中,保典君都不建議退保。即使要退,也一定做好詳細規劃。

保险买错了,这样退保损失最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