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看新闻、逛论坛、听音乐、看电影、玩网游,这所有的互联网应用背后,都存在数据的下载。Web页面数据下载到本地浏览器进行解释然后显示,在线音乐视频数据下载到本地通过解码再播放出来,其他玩家的数据下载到本地经过游戏程序处理来影响进程。这些应用中网络数据的下载都是借由各自的应用形式来完成的,除此之外,网络应用中还有经常用到的文件下载,下软件、下音乐、下电影,针对这种应用,有各种专门的下载软件供使用,本期对各类下载软件及应用形式进行回顾,也是本系列按软件用途分类的最后一章。

怀旧代表——网络蚂蚁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网络蚂蚁:1998年,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洪以容编写,堪称多点下载软件鼻祖。当时国内已有多个软件下载网站,如著名的华军软件园。但限于初期的网速以及当时主流的单点下载方式,下载一个文件需要很久,那时候上网时间就是钱。洪以容想到了“多点续传”技术并得以实现,做出了网络蚂蚁,将要下载的文件分块采用多线程同时下载,充分利用网站和用户的闲余带宽,大大提升了下载速度。网络蚂蚁曾是用户最多、最为著名的国产共享软件之一,后来出现了相同性质的网际快车Flashget。我国互联网时代早期,用户数较少而且带宽都比较低,共享形式的P2P下载条件和环境不够成熟,主要是从软件网站下载,所以网络蚂蚁之类的软件很流行。随着网络条件改进用户需求提高,P2P下载工具开始流行,洪以容也对自己的软件不太上心,网络蚂蚁也就慢慢落伍了。如今大行其道的迅雷也是在多点续传、P2P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这是驴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这是骡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这是VeryCD被叫成驴的骡子

BT下载:2003年BitTorrent协议和软件诞生,简称BT。国内著名的BT下载客户端软件有BitComet(比特彗星)、比特精灵等。BT下载与电驴、电骡在技术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利用P2P技术实现,使用户充当服务器角色减轻集中下载的带宽负担,用户从拥有相同文件的不同用户分块下载然后合并成完整的文件,崇尚的都是分享精神。通过一定的策略保证上传速度越快或下载的人越多,下载速度也越快,每个下载者将已下载或正在下载的数据提供给其他人下载。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电驴、电骡有相对统一的管理,而BT下载比较自由,一个BT种子就可以开枝散叶,至于各种P2P下载应用的优劣本文不涉及。BT下载需要先下种子,如果找不到种子或者种子失效、丢失就会影响下载,由此产生了BT2.0时代磁力链接的出现,使用户下载更加方便。

致敬:电脑软件传奇录(八)

至此,本文已将较早的典型网络文件下载软件或应用回顾了一遍,此外还有小范围使用的Maze、PT,昙花一现的QQ旋风,特殊下载工具如流媒体Net Transport等,来来去去的云盘,辅助下载的网址嗅探工具、种子搜索工具等。至于如日中天的迅雷下载,大家都很熟悉了,它结合多线程、P2P等技术于一身,曾使用P2SP(S指Sever,服务器)技术将站点和用户资源全部利用起来,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下载效率,对用户来说是件好事,但遭到软件下载网站的反对,对用户来说只看下载的结果却不关心从哪个站点下载而来,而某个软件下载站点提供了数据和带宽,却没有得到用户的点击访问,这就涉及到盗链问题,迅雷因此遭到国内知名下载网站如华军、天空的抵制甚至封杀,后达成和解。如今的迅雷,下载速度跟花不花钱有着明显的直接的关系。

虽然在线音乐、视频、直播越来越成熟,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下载mp3、电影电视剧(高清还是要下载),但文件下载需求还是普遍存在的。个人觉得,互联网之中供下载的大量文件跟泛滥重复的信息存在相同的问题,但信息重复对于扩大宣传渠道被更多人看到以及支撑网站发展是有一定必要的,而供下载的文件在互联网内杂乱无章对用户未必是好事,一个两个下载网站未必能满足所有需求,用搜索引擎可以搜到更多下载网站却不一定能保证某个是可靠的,其中还包含盗版、捆绑、木马等问题,如果能够把所有文件都能统一管理供下载,对相关各方都有好处,当然,这只是个假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