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打造“皖蘇發展軸”,積極融入徐州都市圈!

根據 《淮北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7—2025年)》,未來十年,淮北將以“生態網絡化、功能板塊化、城鎮組團化、綠色宜居城”為目標,規劃形成“一主一副兩軸一帶”的全域城鎮化空間架構,城鎮空間結構不斷優化。

淮北打造“皖蘇發展軸”,積極融入徐州都市圈!

“一主一副”指的是主城區和南部次中心。“一主”包括中心城區、濉溪縣城及近郊;“一副”指南部次中心,包括百善鎮區周邊。“兩軸”指南北向“皖蘇發展軸”和東西向 “皖豫發展軸”,“一帶”即連接宿州的澮河沿岸經濟帶。

與此同時,淮北綜合考慮全域發展要求,以北部主城核心和南部次中心兩個發展集聚核,加快東部新城、高鐵新區、鳳凰新城建設,促進市域各功能板塊互動,形成南北向聯動皖蘇和東西向聯通皖豫的兩條城鎮發展軸,依託澮河形成對接宿州的產業發展帶。

淮北打造“皖蘇發展軸”,積極融入徐州都市圈!

中心城區發揮集聚、輻射作用,大力發展城市現代服務業,增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推進城市與產業升級轉型,實現相濉同城化,建設成為行政管理中心、商業金融貿易中心、文化娛樂中心。

東部新城突出生態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著力建設以教育科研、行政辦公、大學生創業、金融商貿、旅遊休閒度假為主的生態城區、智慧城區和創新城區。高鐵新區依託高鐵站點,由內向外依次設置交通、商務、居住等功能;依託已有產業基礎和對外交通優勢,重點發展機械加工、裝備製造、電商物流等產業;紮實推進朔西湖的保護與開發,堅持“低成本開發、高品質建設、大手筆運作”原則,將朔西湖打造成為全國著名的郊野公園、健康小鎮。

鳳凰新城聚焦綠色食品、信息技術、生物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按照產業化、集群化發展的思路,推動鳳凰山開發區與渠溝工業項目區融合發展。碳谷產業新城是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打造成“產業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活力多元、康養宜居”高標準產業園區,對提升城市活力、促進城市轉型都會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南部次中心立足南部煤炭和農業資源優勢,服務煤化工產業和農業產業化,加快新型煤化工合成基地、鋁基新材料基地等產業基地及淮北南站、澮河港區及百善物流園建設。抓住國家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戰略機遇,以百善為中心,按照中等縣級城市的規模高標準規劃,打造具有居住、文體娛樂、商務商貿、科教研發、醫療衛生、休閒旅遊等綜合服務功能的市域南部次中心,輻射和帶動市域南部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成為淮宿城市組群的重要支撐平臺。通過南部次中心建設,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食品、輕紡、電子為主)、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保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後勁。南部次中心遠景規劃城區人口規模30萬,建成區30平方公里。

淮北打造“皖蘇發展軸”,積極融入徐州都市圈!

據瞭解,南北向聯動皖蘇發展軸,含段園、朔裡、石臺鎮三鎮,依託段園鎮融入徐州都市圈,加快建設淮徐快速通道,重點發展物流、生態農業、高端裝備製造,帶動市域北部地區提檔升級。東西向聯通皖豫的城鎮發展軸,包括渠溝、劉橋、鐵佛等鎮,重點發展綠色食品、生態旅遊、煤電產業。

澮河沿岸經濟帶則依託澮河、以重點鎮為節點,加快構建澮河經濟帶“一軸、四心、兩翼齊飛”的產業和空間格局。以澮河為軸,形成以港口和碼頭為節點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打造沿河生態文化旅遊走廊,串聯古運河遺址和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高品質旅遊資源。以臨渙、韓村等鎮為中心,加快建設產業集聚發展帶,提高小城鎮建設水平,帶動兩岸經濟起飛和社會發展。以煤炭資源為核心,建設全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及煤炭物流中心。以澮河航運為核心,建設現代綜合的臨港經濟區,成為皖北主要的原材料和產品的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實現以港興鎮、以港興縣的目標。以澮河改造為核心,建設宜居生態區和安徽省乃至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