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之一的李德裕,在歷史上有怎麼樣的表現?

感謝手機用戶63159932262給我指出的不足和提出的建議。

“牛李黨爭”是唐後期朝臣之間的派系鬥爭。牛黨的首領是牛僧儒,李黨的首領即李德裕。牛李黨爭,從醞釀到結束,將近半個世紀,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朋黨之爭。

“牛李黨爭”之一的李德裕,在歷史上有怎麼樣的表現?

起於憲宗朝代。公元808年,朝廷以“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選拔人材,舉子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閔3人在對策中痛斥政治腐敗、貪官汙吏的種種罪行,確實觸及到當時的社會弊端。他們的策文被主考官楊於陵、韋貫之評為上等,要求朝廷優先錄用。宰相李吉甫對此大為不滿,認為三人策文是危言惑眾,詆譭朝政,向憲宗皇帝彈劾主考楊於陵、韋貫之和複試官裴垍、王涯等四人評卷不公之罪。憲宗皇帝依宰相李吉甫之言,將楊、韋、裴、王四人貶出朝廷,舉子牛僧儒等三人不予錄用。朝野譁然,民情鼎沸,爭為牛憎儒等鳴冤叫屈,譴責宰相李吉甫妒賢忌能,對朝廷構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壓力。唐憲宗為了平息風波,於同年把宰相李吉甫貶為淮南節度使,把先前貶出的翰林學士裴垍召回擔任宰相職務。經過這番黜升進退之後,朝臣之中自然形成了以“直言極諫”考試為起因的對立派別,在此後的一切政治活動中均染上了對立兩派的政治色彩。兩派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活動,各有得失,歷來論者均就事論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元和年間,兩派政治鬥爭的焦點是如何對待藩鎮割據問題。李黨主張平叛,牛黨主張安撫。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李黨是而牛黨非。由於憲宗和當權的宦官支持平叛,故此元和年間李黨在朝得勢。這一時期,李德裕、牛僧儒尚未進入朝廷供職,派系鬥爭色彩尚不濃郁,故元和年間還是牛李黨爭的初期階段。

公元821年牛黨人物禮部侍郎錢徽主持進士考試,另一牛黨人物右補闕楊汝土為主考官,錄取進士14人。其中有牛黨李宗閔的女婿蘇巢,主考官之弟楊殷士,牛黨宰相裴度之子裴撰等“關係戶”均登甲第。前任宰相段文昌向穆宗檢舉此次進士錄取不公正,有打通“關節”的舞弊行為。當時李德裕及元稹、李紳均在朝擔任翰林學士之職,穆宗詢問李德裕“關節”“舞弊”之說是否屬實,李德裕表示肯定,元稹、李紳異口同聲地責其不公。穆宗又另派官員複試,結果原榜錄取14人之中,只有3人勉強合格。為此錢徽、李宗閔、楊汝士均遭貶逐。牛李黨爭之始由進士考試而起,牛李二黨結怨之深亦因進士考試而成。從此牛僧儒對李德裕懷恨甚深,牛李黨爭進入了鬥爭激烈階段。

“牛李黨爭”之一的李德裕,在歷史上有怎麼樣的表現?

李德裕體恤民情,關心百姓疾苦,在做地方官的時候,口碑甚好。長慶年間,任浙西觀察使時,他廢除境內規定祀典以外的寺廟1010所、私邑山房1460間,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堵塞了賦稅漏洞,增加了國庫收入。還上表敬宗廢除浙西進貢金銀器皿及絲織品的詔命,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他還主張強化朝廷權威,維護國家統一。文宗公元830年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第二年吐蕃將領悉怛謀將所統治的維州歸附唐朝。德裕當即派兵接管,入駐維州。並向朝廷奏陳用兵制敵,鞏固邊防事宜。時任宰相的牛僧儒,認為唐與吐蕃已結盟好,不宜違約開釁,製造不和。文宗聽從牛僧儒的意見,詔命李德裕撤歸駐維州之兵,降將悉怛送歸吐蕃處置。唐與吐蕃雖然結盟,但大和四年吐蕃毀約攻唐,掠奪人畜,侵擾邊境,唐朝單方面遵守和約,則毫無意義。牛僧儒對此事的處置,反映了牛黨一貫的妥協退讓策略。這件事大大激化牛李二人的矛盾。

公元840年,文宗駕崩。第二年武宗繼位,建元會昌。牛黨失勢,李德裕自淮南節度使入朝為相,開始了李黨獨掌朝政的時期。李德裕深得武宗信任,言聽計從。李德裕從政以來從未有過這種風虎雲龍的際會時刻。是時回鶻在北方受挫,整個部落向南遷徙,過著艱難的徙蕩生活。武宗採納李德裕對該部落的懷柔之策,一方面給他們發糧賑濟,拯救艱危;另方面又明查暗察,防範有加。在處理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關係方面,這是一種正確的決策,當時受到好評。對於那些寇邊搶掠擾亂內地社會安定的部族,則採取極強硬的手段,予以堅決的回擊。公元843年,回鶻另一部族首領烏介克汗,率眾大肆搶掠雲邊之北地區,李德裕立即命河東節度使劉沔與幽州節度使張仲武聯合討伐。劉沔部將石雄夜襲烏介克汗大本營,重創敵軍,烏介夜遁,唐軍取得重大勝利。

武宗篤信道教,於會昌五年詔令廢佛。李德裕從避免減損州縣戶口出發,積極支持武宗的廢佛決定。當時毀廟驅僧,勒令返俗,從事農耕,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國家賦稅的增長確有助益。

李德裕這次入朝為相,雖然一派掌權,政由己出,毫無掣肘之虞,並且在平叛、破回鶻、廢佛等方面做出巨大成績,讚譽之聲盛傳朝野。但他在行使職權的時候,獨斷專行,排斥異己的作風,不僅為牛黨所恨,也為宦官所不容。公元846年武宗死,宣宗即位,他的厄運立即降臨。宣宗一向討厭李德裕飛揚跋扈的作風,即位之後即貶他為東都(洛陽)留守,並將李黨從朝廷各級崗位上紛紛逐出,又將牛黨令狐綯、崔鉉等人召入為相,牛黨首領牛僧儒也返朝為官,真是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久,李德裕由東都留守,貶為潮州司馬,再貶為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十日卒於貶所。長達40餘年的牛李黨爭,至此才告結束。

“牛李黨爭”之一的李德裕,在歷史上有怎麼樣的表現?

牛李黨爭雖和內廷宦官黨派之爭互為表裡,然自甘露之變後,宦官們自成一氣,同類相聚,不再讓外朝大臣有所依附,雖使得牛李黨爭自宣宗以後不再出現,然卻使得外朝大臣轉而依附擁有地方兵權的藩鎮,釀成崔胤結合朱全忠殺盡宦官之舉,朝政大權落入藩鎮手中,加速唐朝走上滅亡之路。

從中晚唐當朝官吏來考察,李德裕還是一位有作為的宰相。他主張強化朝廷權威,維護國家統一,抑制藩鎮勢力,反對和邊的姑息政策,加強吏治,扶植農桑等等方面,均有自己的建樹。作為一名宰相,沒有俗話所說的“宰相肚內可撐船”的雅量,胸次窄狹,不能容物,這就是他一生以失敗告終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