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市場經濟是不講情面的,有錢才能活。二十年前,某新華書店為了保住飯碗,更好地活下去,曾來了個極為徹底的改革:把原先單一型的書店擴建成一個綜合型的書店,即用中間一小塊為書店,兩邊一大塊出租給人做商品店也。

然而如此“綜合店”,當時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我共去了兩次,就再沒有了“去”的打算。

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為什麼呢?從側門進去,還沒有進入書店,瞳孔裡倒充滿五花八門的時裝、襪子、皮鞋和乳罩;耳中也塞滿成衣攤討價還價的雜音,鼻內更充滿各種香水和雪花膏的氣味,心先就有點煩燥起來,待經過一陣子的彎蜿曲折,好容易方進入書店時,那裡面卻又多是一些手拎著一袋袋衣服或其他商品的順帶進來逛逛的人物,且時有披金戴銀的時髦女郎把這裡當作她的表演臺,用她那雙高得出奇的高跟鞋在地上叮叮地來回走,外面高檔音響裡的女歌星也正以極高的分貝直往這裡傳送著她那自以為美妙的歌聲,此時刻,此情景,哪裡還能有一點書海逸航的雅趣?

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當時我想,環境大概是可以改造一切的,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鯨魚為了活命,不得已也只好帶著一個肺從陸上跳進海里,變成水棲哺乳動物了;如今,某些書店為了適應殘酷的市場競爭,以便更瀟灑地存活,也不得不開始自我“變形”了,但究竟會變成個什麼樣?卻還很難說。與書為鄰的那些商品攤,大概是書店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增強游泳的能力而製造出一些“救生圈”、一些附庸物吧。然而,看著已被許多衣褲和音響包圍著的正處於“四面楚歌”中的書店,到底誰是誰的附庸物,實在難說……

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二十多年前這種始於書店的混合商業模式,現已在各領域氾濫成災。現在的書店,因有手機掌閱電子書的存在,更是存活艱難。一向愛逛書店的我,現已記不起已有多久沒去書店,又有多少次手捧散著墨香的書籍沉思閱讀了。所以有人感嘆,現在是淺閱讀、功利化閱讀、粉絲化閱讀時代;手機的掌閱文,如果超過千字,且如果不多配圖,基本沒多少人會有看完的興趣和耐性。這種現象,倒是與我們小時候愛看圖畫式的小人書相同。

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古人將“詩書”與“國”、“政”相提並論,可見“詩書”在古人中地位之高;在古代,稱得上“書香門第”、“書香世家”的,的確以“詩書繼世”為重。“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凡看重“書香”留世的古代讀書人,基本都會有這種節操。 但在“笑貧不笑娼”的現代,所謂的有“節操”的“書香”,也已有逐漸向“錢香”變異的勢頭,社會上的什麼“書香門第酒店”、“書香世家公司”之類,已如“雨後春筍,紛紛冒頭”,就是明證。

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手機、網絡時代的到來,掌閱電子書已逐漸取代傳統書籍,這種趨勢已是不可逆轉,不管傳統的文人如何不甘、如何苦苦堅守、如何吶喊呼籲,也終將是”蚍蜉撼樹“的徒勞,我以為。因我也曾是傳統書籍的堅守者,但為方便、為省錢,現也漸變成為遠離傳統”書香"的一員了。我現在惟一的希望,是自己能繼續堅守一點傳統“書香”的節操,依然能尋找到過去那種閱讀的樂趣。在這樣的時代,也許只有堅守本心,才能永葆做人的本色。


當“書香”漸變為“錢香”,你還能保持做人的本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