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演皇帝掙的錢都去玩收藏,憑一己之力擡高手札的價格

他把演皇帝掙的錢都去玩收藏,憑一己之力抬高手札的價格

在深圳雅昌藝術中心《崇本堂藏趙之謙翰扎》新書揭幕。

圈內人幾乎都知道,《鐵齒銅牙紀曉嵐》的“鐵三角”,生活中私交甚篤,連興趣愛好也類似,都愛好收藏。不同的是,王剛愛收藏古玩、瓷器,張國立熱衷於收藏茶葉,而張鐵林則鍾情於收藏名人手札。早在20多年前,張鐵林就開始對信札情有獨鍾。如今,張鐵林收藏的手札已經超過1000封。有人開玩笑說,張鐵林把演皇帝掙的錢都拿去搞收藏了。

收藏圈內有人說,張鐵林憑一己之力抬高了國內手札的價格。名人手札的拍賣價格在近幾年之間,起碼翻了十倍、二十倍。對於這種暴漲,上海古董圈的人開玩笑說,“跟張鐵林有一定的關係,他早期能影響整個上海,上海市場就能影響全國”,因為他曾創下一個人包圓買下整場拍賣會上的全部手札藏品。 

作為中國第一批手札收藏家,張鐵林見證了一通手札從最初三五百元,到創下天價的900萬元。2003年春,他以250萬元的價格拍下趙之謙的《論學叢札》39通手札。到了當年的秋拍時,趙之謙的手札價格翻了一番。2010年,趙之謙的1通普通手札就拍出了15萬元。相比之下,張鐵林收藏的39通趙之謙手札價格起碼已經漲到幾千萬。

他把演皇帝掙的錢都去玩收藏,憑一己之力抬高手札的價格

因戲結緣的“鐵三角”

張鐵林說:“我一輩子都是在喜歡書法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現在來看,如果我在藝術方面的追求、實踐還有一點成績的話,主要都得益於書法對我的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我發現我在書法上面的投入,那種執著的愛好,都是10倍於其他,也許大家對我的熟悉是因為我的演藝事業,但那些都無法同書法相比。”

他把演皇帝掙的錢都去玩收藏,憑一己之力抬高手札的價格

張鐵林自小就愛好寫書法

從二十多年前收藏信札至今,張鐵林只收不出,沒有一封信札從他的手中流出去過。“手札的價格也今非昔比了,我過去收十通,今天可能連半通也摸不著,財力變成一個很現實問題。但我覺得,現在收藏手札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拼命去搶是非常好的事,說明有人關注它了。這是傳承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這樣的局面讓我撿漏的機會少了,但我想我的使命也盡到了,畢竟在早年的特殊時期扮演了手札收藏這樣一個特殊的角色。已經足夠了。”

他把演皇帝掙的錢都去玩收藏,憑一己之力抬高手札的價格

《崇本堂藏趙之謙翰扎》內頁

喜歡生活化的藝術品的同時,鐵林老師透露自己對藝術藏品也非常性情中人,“藝術跟生活息息相關”,他說道。其中像收藏陳述中的油畫就有機緣巧合的成分,因喜歡畫中生活氣息濃,當即就拿下了這幅北方農村的“清明上河圖”。史國良聽後大讚其為“藝術家”,收藏全靠性情,值錢與否完全是次要的東西,這才是注重藝術品位的表現。

他把演皇帝掙的錢都去玩收藏,憑一己之力抬高手札的價格

張鐵林與史國良

名人手札,就是名人親筆寫的信。張鐵林介紹說,在中國,目前所見迄今為止最早寫在紙上的書札,是魏晉時期文人陸機的《平復帖》。

之所以喜歡收藏名人手札,張鐵林解釋說:“這跟我喜歡用小毛筆字寫日記有直接的聯繫,享受小字的樂趣。”大約十一二年前,張鐵林偶然得到一位清朝不知名的人寫的一封信,發現書法在信紙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似乎比大幅書法更加生動,更加自然,“我覺得手札的書法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更貼近書法的本原。過去的人不以手札為作品,手札裡表現出來的都是書寫者真實的性情,裡面說的常常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登大雅之堂的話題,而這些往往能體現一些名人在正史中見不到的性格側面。”

張鐵林稱自己雖然收藏手札,但研究功力不能跟專家比,“像趙之謙論學從札是《國朝漢學師承記》的研究,我再怎麼也比不過專家對它研究得深。但收藏就像集郵一樣,可以結識一些朋友。我就因為收藏認識一些專家,得到學習,他們講解完走了,我回頭還繼續看看,繼續學習。”

對於自己收藏的這些名貴手札,張鐵林認為文化遺產屬於全社會,他將來會將這些捐獻給國家,“因為財富不是屬於你個人的,不能據為己有,雖然你可以享受曾經擁有它們的感覺。”

張鐵林透露自己收藏還有個特點,就是特別願意給想看的專家看而不吝嗇,“我從來不認為它們只屬於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