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聽到別人正常吃飯的聲音、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咬蘋果的聲音、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敲擊鍵盤的聲音、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甚至旁人抖腿的聲音,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都會覺得百爪撓心、很受折磨?

那麼,你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恐聲症”患者了。

“恐聲症”其實在以前並沒有明確的結論,雖然很多人常常會反映說,對聲音的過度敏感讓他們很不安,但這個“恐聲症”到底算不算一種“病”,直到最近,才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出現了一篇相關的論證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研團隊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了兩組人,一組人覺得自己患有“恐聲症”,另一組人是正常人。兩組人一起去聽三種聲音:第一種聲音是一些會引發恐聲症患者強烈反應的日常聲響,比如正常的咀嚼聲和呼吸聲,這些聲音叫做“觸發聲音”;第二種聲音是平時就讓大家不愉快的,有嬰兒的哭聲和人的尖叫聲;第三種聲音,是作為對照的中性聲,像雨聲這一類的。聽完這三種聲音之後,兩組人要對聲音的煩人指數去評分,同時,也有專門的設備去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

測試結束後,科研團隊發現兩組人的大腦活動還真是有區別的,主要體現在一個地方,叫“前腦島皮層”。

這個特殊的皮層區域到底有什麼功能呢?過去的研究表明,前腦島皮層與人的主觀情緒體驗有關,而且會引導我們去探測並注意周圍環境中那些更有意義的刺激。這裡的“有意義”,指的是那些與行為有關,或是對個人來說存在特定含義的刺激。也就是說,恐聲症患者對聲音的評定與正常人不同,一些被正常人大腦判定為不值得額外注意的聲音,在他們那兒卻被賦予了不必要的意義,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過度反應。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監測結果還顯示,在恐聲者的大腦裡,還有一個和正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前腦島皮層”和另外兩個腦區之間的功能連接比正常人要強,這兩個腦區就是腹內側前額葉和後內側皮層,這兩個腦區會影響記憶的提取和視覺的想象。

所以,這個連接的增強,很可能讓恐聲者在聽到“觸發聲音”的時候,會想到與這些聲音有關的記憶和場景,讓這些聲音充滿個性化的情緒色彩,從而扭曲大腦對聲音意義的判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被正常人大腦判定為正常的聲音,在恐聲者那裡,卻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引發了一系列的過度反應。

新奇!有一種疾病叫“恐聲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