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說起記錄美國的影像,可能你的第一反應是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他只是作為一個剛到美國的外國人,把他感覺到有趣或驚奇的景象記錄下來而已。

在美國人的眼裡這卻是司空見慣的景象,也是美國本土攝影師不會拍攝的平常場景。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攝/羅伯特·弗蘭克

而另一位攝影師——出生在紐約的史蒂夫·夏皮羅(Steve Schapiro),一開始也是在街頭尋找靈感,後來有更多機會,去做更多深入報道。

比如跟隨詹姆斯·鮑德溫的旅程中,會見了許多非暴力民權運動的領導人,拍攝到不少關鍵事件;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投票”,塞爾瑪到蒙哥馬利三月,1965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旗幟前的馬丁路德金,1965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1965年,雨中的遊行者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塞爾瑪三月遊行旗幟,1965,“在這個男孩和他的旗幟上,好像隱藏著我們的一絲希望。”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抗議布魯克林種族平等會議的堵車示威,紐約,1964。“這是他們在1964年世界博覽會期間傳遞給布魯克林非暴力信息的努力。”

他還拍攝過羅伯特·肯尼迪的競選旅行,拍攝過安迪·沃霍爾的長系列照片,以及拳王阿里。在德國他以拍攝好萊塢著名的電影場景而著名。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羅伯特·肯尼迪1966年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羅伯特·肯尼迪競選,紐約,1968。“肯尼迪是政治上的完美人選:他有智慧,有能力,有關心世人的意識,還長於玩弄權術。他本可以成為我們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甚至可能改變世界。”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馬龍·白蘭度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白蘭度和貓,《教父》,1972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耳語(黑白)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馬龍白蘭度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1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這曾是一種瘋狂的樂趣”,第一次跨入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的化妝間,1971年夏皮羅在為電影《教父》拍攝劇照時如是說。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13歲時,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在電影《出租司機》( Taxi Driver)飾演一名未成年妓女,使她一舉成名。這是1975年夏皮羅拍攝的電影劇照。

也許,這份混亂與燦爛,才是大多數美國人心目中的“美國”吧......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安迪·沃霍爾與愛迪·塞奇維克,洛杉磯,1965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塞繆爾·貝克特在看鸚鵡,紐約,1964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娜塔莉伍德,紐約,1963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夏皮羅說自己實際上更喜歡黑白照片。沒有耀眼的色彩轉移注意力,使得黑白照片更能表達出一瞬間的情感。

儘管如此,為演員安東尼·奎恩(Anthony Quinn)拍攝的這張照片選擇帶有彩色攝影手法絕對是正確的。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夏皮羅的鏡頭下曾有很多美人兒: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簡·方達(Jane Fonda),傑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抑或是這張拍攝於1964年的照片上的這位——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1973年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n)的一躍。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來自為《人物週刊》拍攝的照片。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鮑伊手握一本博斯特·基頓的書貼在臉頰,在他的試衣間裡有《天外來客》的預告片,新墨西哥州,1975年。博斯特·基頓是大衛·鮑伊的英雄偶像之一。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DeNiro出租車司機,紐約1975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阿里拳擊序列(裁剪)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穆罕默德·阿里(Monopoly),路易斯維爾,肯塔基州,1963年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地下室注射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詹姆斯·鮑德溫-彩色入口,新奧爾良,1963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時代廣場的妮可,紐約,1972。“妮可是一位極具魅力的偶像,而她之所以成名,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她並不完全被公眾理解。”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安迪·沃霍爾工廠畫像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在銀色氣球下面的安迪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出租車司機》拍攝期間坐在羅伯特·德·尼羅出租車後座的馬丁·斯科塞斯,紐約,1975。“他是拍攝電影的天才。他把角色的痛苦與掙扎都在自己身上揭露了出來。”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雷·查爾斯,新澤西,1963。“我喜歡這張他擁抱自己的照片。查爾斯總是能看清真正的自己,併為自己內心而活。”(注:雷·查爾斯為美國第一位靈魂音樂家,開創了節奏布魯斯音樂。)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夏皮羅很看重感覺和形態,他曾說過:攝影並不僅僅是對於信息的傳遞。這是伍迪·艾倫(Woody Allen)在1964年的一張照片。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最壞的還未到來,紐約,1966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約翰·李維斯,克拉克斯代爾,密西西比,1963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輝煌,燦爛,不安,騷動。

也許這才是那一代美國人心中的“美國形象”吧。

------------------------

我們在這裡

君峰徠卡奧森公園店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教父》之眼:攝影大師史蒂夫·夏皮羅鏡頭下的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