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肇慶是一座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城市,

風景秀麗,

讓來過的人讚不絕口。

有“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美譽的星湖,

就位於肇慶北郊,

整個湖面被蜿蜒交錯的湖堤劃分為:

東湖、青蓮湖、中心湖、

湖光湖、波海湖、裡湖六個部分,

宛如幾條綠色絲帶

飄落在碧澄的水面上。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看到現在的星湖,

你是否會不由自主地讚歎一句,

江湖山城相得益彰,美極了!

你知道“星湖塘”名字的來歷嗎?

其實,星湖並不是天然形成的,

而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理睬 攝

星湖古稱瀝湖,原來是隻能種一季晚造的低塱田,民國時已經失修廢為田塘,導致汛期積水常浸農田1萬多畝;而睦崗、黃崗1.4萬畝位置稍高的稻田,則因中隔窪地無法引水灌溉而受旱。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1900年的“星湖塘”(分享自@小巴拉蓋)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1934年的“星湖塘”(分享自@小巴拉蓋)

 建國後,在省政府撥款支持下,開始了大規模全民參與的星湖建設工程,自1955年12月至1958年3月,老一輩的肇慶人用鋤頭鐵鍬挖,用雙肩挑土,先後進行了兩期大規模工程,第一期主要是挖湖、築堤壩、修路橋,第二期主要是處理農田水利遺留問題,如培修湖堤、修築涵閘、種植綠化等等。經過兩期工程建設,星湖成為集旅遊、防洪、灌溉、養魚綜合性效益的中型水庫。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星湖建成後,汛期時,湖水可通過芹田閘等3個排洪出口,將水導入躍龍、羚山兩個電排站排出西江;星湖外的黃塘、六口塱等5300畝低塱地積水可通過油柑頂抽水站抽入星湖,將低塱地改造成雙造保收田。天旱時通過渠道和電排站,可使睦崗、黃崗的1.4萬畝高亢田得到灌溉。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六十年代的星湖(攝影:梁慎微)

魅力肇慶:星湖不是天然形成,是老一輩肇慶人用肩膀“擔”出來的

星湖修復建設後,也使星巖的旅遊觀賞價值大大提高,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湖光湖、波海湖、裡湖這六湖,與七星巖的奇峰異洞,共同構成美麗的山水風光,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遊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