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明年初級考試會變難?現在開始備考會不會有點早?

初級職稱考試剛剛落下帷幕,四百萬考生翹首等待成績出爐之餘,又一批考生收拾好了行囊,預備奔赴來年的戰場。

早早準備自然是好事,但戰線過長,卻也很有可能遭遇疲憊、懈怠、焦躁等窘境。當然,不是說,戰線過長的反面——速戰速決就萬無一失,而是要強調,在長與短間取得平衡,才是確定備考戰線的關鍵。

科學備考初級職稱,到底需要提前多久準備?本文將從初級職稱科目解析入手,結合2018考試情況剖析以及前人經驗教訓展開,為考生提供戰線選擇的建議。

聽說明年初級考試會變難?現在開始備考會不會有點早?

01

拆解學習任務:初級職稱考什麼?

初級職稱要求考生在一年一度的考試中一次通過《初級會計實務》與《經濟法基礎》兩個科目。

《初級會計實務》,顧名思義,涵蓋了會計實務處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體來說,包括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利潤和所有者權益四部分的會計業務處理,以及管理會計與政府會計的基礎知識。《經濟法基礎》,可以分為經濟法與稅法兩部分,且涉及的皆是兩類法律中的基礎內容。

兩科皆採用無紙化考試方式,題型皆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以及不定項選擇題,整卷皆由客觀題構成。單選題主要考查概念(包括文字型知識點、數字型知識點)與計算(包括公式計算題、會計分錄),多選題主要考查概念型知識點,判斷題主要考查易混知識點的辨別與分析,不定項以案例(包括會計業務與法律案例)為背景考查相關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02

明確學習程度:初級職稱怎麼考?

剛剛落幕的2018初級職稱考試,無疑給接下來的考生指明瞭備考方向。

全面是18初級考試的第一大特徵。考試弱化了對於歷年重點內容的重視程度,反而強化了對於次重點以及非重點的考查。以《初級會計實務》為例,第二章資產以及第五章收入、費用和利潤歷來是考核重點,但不少考生反應認真準備的這一部分只考核了寥寥幾道大題。再以《經濟法基礎》為例,稅法歷來是考核重點,但往年考核多集中在所得稅、增值稅與消費稅三部分,今年考生卻普遍反應小稅種的考核頻率之高實在讓人咋舌。

細緻是18初級考試的第二大特徵。考試弱化了對於核心知識點的重視程度,強化了對於外圍知識點甚至是邊緣知識點的考查。“看題覺得熟悉、解題開始猶豫、答題百般糾結”是不少考生的考試情況。正如高頓網校某學員總結的那樣:考得不難,都是書上的基礎知識點,但考得偏、細、碎、繞,答得我懷疑自己復了個假習。

在全面與細緻之外,實務化也是近年教材與考試逐漸呈現出的趨勢。在《初級會計實務》中,辦事類實際操作內容的比例逐漸加大,會計操作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越來越被重視;在《經濟法基礎》中,法規與準則的比例越來越平衡,道德與法律的比例也越來越和諧。

對於考生而言,全面而細緻地學習,以實務為導向做題,並以考試為導向演練真題,就是初級職稱考試向我們提出的備考要求。

聽說明年初級考試會變難?現在開始備考會不會有點早?

03

劃定學習時間:複習多久最必要?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學習時間不等於有效複習時間。

以學習任一科目的任一章節為例。翻開書本後,專注於學習概念、理解公式、梳理邏輯時,即可視為有效複習。這意味著,目光緊盯書本、思緒卻遊離遠方的走神期,以及知識攝入困難、注意力渙散的疲憊期,都不能計作有效複習時間。因此,對於同樣一個章節,有人聚精會神半小時搞定,也有人拖拖沓沓半天才拿下。

再以圖書館裡的一天為例。同樣是早晨七點出門、晚上十點歸家,有人早到後就開始補覺,還沒完成一個小目標就開始刷手機、看閒書;也有人為自己列好了任務清單、設定了每一項的截止時間,他們也會摸手機、翻雜誌,但都是在保證複習的前提下進行的。

衡量備考所需的,永遠不是時間,而是真正花在學習上的有效複習時間。

針對初級職稱而言,高頓網校歷年的高分學霸普遍建議:有效備考時間應在300小時左右。

在2017年考出雙90+好成績的學霸旬旬,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時間規劃:整體估算下來,有效複習時間大約為350小時。其中實務科耗時較多,約為200小時,經濟法耗時偏少,約在150小時左右。

兩科的學習時間都可以分為看書、做題、背誦三部分。實務重看書與做題,三者的整體耗時約為90h、60h與50h;經濟法重背誦,三者的整體耗時約為40h、40h與70h。

旬旬還補充道:這樣的時間分配與我的學習方式息息相關。學習《初級會計實務》時,我用框架筆記串聯起了整個備考戰線,前期的筆記整理以及後期刻意練習的框架回憶,耗時較多,但效果直接體現在了習題和真題中;背誦《經濟法基礎》時,我用關聯記憶法構建了整個知識體系,耗時較多,但記憶效果以及後期解題正確率卻也得到了保證。

聽說明年初級考試會變難?現在開始備考會不會有點早?

04

設定備考戰線:前人經驗要知道

在保證350小時有效複習時間這一前提下,我們還需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戰線安排。

在學習、工作以及個人生活之外所能勻出的學習時間自然是第一考量。另外,自身理論基礎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對於零基礎考生而言,這幾點需要在設定戰線時格外注意:

1、兩門科目都有各自的語境。無論是實務科的會計業務語境,還是經濟法的法律語境,都需要考生長時間地浸泡,以熟稔專業術語、累積專業素養。

3、焦慮也是零基礎考生在備考中必須處理的課題,也是安排戰線時必須考慮到的因素。因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因拖沓的狀態、低效的複習而焦慮、自我懷疑甚至產生放棄的念頭,都是備考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事。對抗其影響、緩解其效應,乃至順利度過它,都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對於已有基礎的考生以及老考生而言,設計戰線時也需留意以下因素:

1、以“空杯”心態對待所有知識點。將知識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分層,只學自己眼中的重點、忽視全面而細緻地攝入知識,一定會在後期表現出巨大的破壞性,導致你需要花費更多的彌補時間。

2、以“空杯”心態對待所有複習任務。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教材,只將主要精力放在習題練習與真題演練上,很可能陷入題海的深淵:僅僅做到了數量上的疊加,而在知識掌握上無甚收穫。

也就是說,結合自身時間條件與理論基礎,才能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備考戰線。

綜上而言,對於初級職稱考生而言,在最新教材到手後開始正式複習,是較為明智的備考選擇。如果想確保一次通過,利用舊版教材進行一輪預習,並在新教發佈後迅速轉戰,也不失為妥帖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