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這三種進口酒大幅降稅,其中一種還是零關稅!

文 | 雲酒團隊

從7月1日起,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將迎來新一輪普降,1449個稅目,完美覆蓋衣食住行。

這已經是我國2015年以來第五次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且降稅稅目是前四次總和的七倍,平均稅率將由15.7%降為6.9%。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449個降稅稅目中,幾種特別的酒出現在清單當中,它們是誰?降稅之後,等待它們的是怎樣的利好?

7月1日起,這三種進口酒大幅降稅,其中一種還是零關稅!

別特酒,可能是你喝過最苦的酒

從下月1號開始,別特酒的最惠國進口關稅將由21%降至12%。

別特酒的英文名是 Aromatic Bitters ,網絡上有人將它稱作“特多苦艾酒”。聽起來很有藝術範吧,很梵高有沒有?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不管是哪種比特酒,苦味和藥味是它們的共同特徵。這是因為用於配製比特酒的調料主要是帶苦味的草卉和植物的莖根與表皮,如阿爾卑斯草,龍膽皮,苦桔皮,檸檬皮等。酒精度在16-40度之間。

7月1日起,這三種進口酒大幅降稅,其中一種還是零關稅!

別特酒的價值還更多地體現在調味品領域。查詢它的HS編碼你會發現,商品規格一欄清晰地註明“僅做烹飪用,不適於飲用”。

別特酒可廣泛用於湯類、色拉、蔬菜、魚、肉、果汁、蛋糕或點心、冰激凌、果凍、水果布丁、蜜餞、水果派等食品加工過程查。據說配方複雜,保密程度不亞於可口可樂。

不過別特酒也並非與酒全無關聯,至少它非常適合調製雞尾酒。2017年奧斯卡晚宴上的一款雞尾酒,便以威士忌為基酒,分別加入糖漿、Aromatic bitters和橙子皮。

無醇啤酒稅率大降30%

小宇宙正在爆發

與別特酒相比,無醇啤酒確實屬於酒的範疇,而且本次降稅幅度也很“了不得”,直接從35%降至5%。

無醇啤酒其實不敢保證無酒精,跟國際上廣泛接受的標準一致,中國在“啤酒國家標準報批稿”中規定,“無醇啤酒,即酒精度小於等於0.5%vol的啤酒”。青島、雪花、燕京、重慶以及珠江啤酒等國內主要啤酒生產企業,實際上一直都有這個細分品類。

在世界啤酒大舞臺上,無醇啤酒雖然不是主角,但最近幾年,似乎展現出一些強勁的發展勢頭。2017年,喜力啤酒就在西班牙發佈了旗下最新的無酒精啤酒喜力0.0(Heineken0.0),未來將在歐洲國家、以色列等17個市場售賣。

世界第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也曾宣稱,到2025年,旗下無酒精和3.5%低酒精啤酒的份額將佔總業務的20%。

而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從2010年至2017年,歐洲無醇啤酒的銷量每年都有5%的增長。在亞洲國家中如日本,儘管啤酒品類(傳統啤酒,發泡酒,第三類啤酒)出貨量連續12年下跌,無醇啤酒卻逆勢而上:2016年,三得利、朝日、麒麟、札幌四大主流啤酒生產商的無醇啤酒銷量同比上升1.8%,其中女性和年輕消費者格外青睞無醇啤酒。

中藥酒,竟然是進口的?

從調整後的最惠國稅率來看,從7月1日起,中藥酒將正式進入零關稅時代。

明明中藥酒,竟然是進口的?其實,除了我國以外,東南亞、俄羅斯、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同樣有用植物藥材製作藥酒的傳統。在今年4月發佈的《關於降低藥品進口關稅的公告》中,中藥酒與中成藥、清涼油等中式成藥就被列入了調整名單當中。

據海關總署發佈的中藥酒進口數據顯示,雖然從2011到2013年,我國中藥酒進口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2014和2015年也曾創造89709萬千升和55597萬千升的“高光時刻”。通過零關稅,讓發揚中醫文化的中藥酒實現充分流動,也利於中藥和酒等一系列古老技藝的傳承。

利好僅在邊沿兒上?

顯然不是。

不僅是本次涉及的幾個品類,最近幾年,整個進口酒行業,一直收到降稅的“糖”。

上一輪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是在2017年12月1日,涉及2升及以下容器的味美思酒、蒸餾葡萄酒製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和中藥酒。其中,味美思酒的稅率直接由65%降低至14%,烈性酒及威士忌酒則由10%降至5%,中藥酒由3%到2%。

最近幾年,進口葡萄酒更是紛紛踏上降稅甚至“零關稅”之旅。截至目前,中國對新西蘭、智利、格魯吉亞等葡萄酒產國先後實行“零關稅”。而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2018年葡萄酒進口關稅為2.8%,比2017年的5.6%下降50%,從2019年開始,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也將進入零關稅”時代。

關於進口酒類產品關稅下調,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