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

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

17個國家的國防部長以及來自40個國家的高級軍官和學者共600多人參加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朱孝鋒 攝

■關注香格里拉對話會

“中國是亞太大國,深知自身和平發展與亞太未來息息相關,始終以促進亞太繁榮穩定為己任。”“中國軍隊為維護世界和平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6月3日,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圓滿結束。連日來,中方代表團積極發出“中國聲音”,彰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日益開放與自信。

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何雷中將就《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發展的戰略影響》作了發言,就近年來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面臨的重要任務、解決路徑等建言獻策,貢獻了“中國智慧”。他還介紹了中國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情況,以及中國在南海問題、朝鮮半島問題上的立場。

談亞太安全

為經濟持續發展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何雷指出,近年來,亞太地區經濟與安全相背離的趨勢日益明顯。

一方面,亞太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另一方面,亞太安全仍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零和”博弈抬頭,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複雜難解,恐怖主義、自然災害、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突出。

“這一趨勢,使亞太國家不得不加大安全投入,發展軍事力量,防止可能的突發事件,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給地區安全帶來新的變數。”何雷說。

“亞太經濟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快速發展,是因為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而經濟與安全背離發展,將導致更多資源進入安全領域,從而影響經濟健康發展。”何雷認為,在戰略互信缺失的情況下,“安全困境”可能愈演愈烈,最終拖累經濟增長。

他說,當前亞太地區面臨的重要任務是,重新審視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安全理念,重新評估地區安全架構,著眼於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為經濟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何雷介紹,為確保亞太地區長治久安、繁榮昌盛,近年來中國提出了若干主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方面,創新安全理念,跟上時代發展步伐。面對蓬勃發展的區域一體化進程,“零和”博弈、武力至上的陳舊安全理念已不合時宜。“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倡導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努力走共建、共享、共贏的亞太安全之路。”何雷說。

其次,促進共同發展,夯實亞太和平穩定的經濟基礎。何雷說,亞太地區的很多安全問題,根源出在發展,出路也離不開發展。實現共同發展是維護和平穩定的根本保障,是解決各類安全問題的“總鑰匙”。

“中國大力推進共同發展,也是著眼於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發展之路,也是和平之路,不僅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也為各國解決安全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案。”何雷表示。

同時,完善地區安全架構,築牢亞太長治久安的根基。“各國應繼續加強對話合作,在不斷積累共識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地區安全架構建設。繼續以非傳統安全合作為重點,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積累互信,逐步為構建地區安全架構夯實基礎。”他說。

最後,妥善處理分歧矛盾,維護亞太和平穩定的良好環境。地區各國應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傳統,通過直接談判與協商妥善處理、和平解決爭議問題,不能讓歷史遺留問題損害地區發展與合作,破壞國家間互信。

談軍隊改革

2020年中國軍隊將實現體系性重塑

在發言中,何雷還就中國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情況向中外嘉賓作了介紹。自2015年以來,中國啟動了國防和軍隊改革,大致經歷了進行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調整優化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穩步推進政策制度改革三個階段。

“通過改革,2020年中國軍隊將實現體系性重塑,不僅大幅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也有利於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何雷說。

朝鮮半島核問題歷來是香會的焦點議題,何雷對此也作出了回應。

他說,今年以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半島形勢朝著對話和政治解決的正確方向發展,實現半島無核化與建立半島和平機制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實踐證明,軍事示強和對抗只能使問題越來越複雜,對話協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何雷還談到了南海問題。他說,當前在中國和東盟各國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勢明顯趨穩向好。美國打著“航行自由”旗號,派軍艦軍機進入中國島礁附近水域空域,挑戰中國的主權和安全,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化”,也與美國一貫聲稱的在南海島礁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不選邊站隊的立場背道而馳。

“中國軍隊是國際安全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參與者,致力於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係,為維護世界和平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何雷說。

■專家觀點

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

浩瀚的印度洋能包容中印

“如同任何雙邊關係一樣,中印關係既有合作的一面,也有競爭的一面。”周波說,中印之間的合作和競爭不是50%對50%的關係,而是合作遠大於競爭,“我們兩國要做的就是擴大合作,將競爭限定在最小範圍,防止其惡性膨脹,影響雙邊合作大局”。

他認為,中印合作有很好的政治基礎,雙方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都堅持世界多極化和文明多樣化的理念,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積極面、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在環境保護、在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有相近的看法,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和金磚國家、及上合組織的框架下進行了很多合作。

周波還特別提到了中印兩國的軍事關係。他說,中印兩軍關係是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兩軍關係隨著兩國關係整體向前發展,在高級別團組互訪、防務與安全磋商、邊防合作、聯合訓練、人員培訓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比如,中印兩國國防部於2007年建立了防務與安全磋商機制,迄今已舉行了8屆;雙方舉行了6次“攜手”系列陸軍反恐聯合訓練。

“中印間最大的矛盾是邊界問題。”周波說,令人欣慰的是,中印確定瞭解決邊界問題三步走的方針,都認為在找到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之前,要妥善管控邊界爭議,共同維護和平與安寧。要防止小的惡性事件變大,影響兩國關係的大局。

他表示,在中印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邊界總體保持了長期穩定,30多年來兩國邊境地區未放一槍一炮,這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恰恰證明雙方多年來的風險管控卓有成效。

“這裡我還要說一下所謂中印競爭的問題。就兩軍關係而言,無論在太平洋還是在印度洋,中印兩軍都不存在競爭關係。如果寬廣的太平洋能夠包容中美,那麼浩瀚的印度洋也應該能包容中印。”周波說。

■香會上的“中國聲音”

●談朝鮮半島核問題

我們希望美朝領導人會晤順利舉行並取得積極成果,希望有關各方珍惜這段時間取得的積極進展,多說有利於展示善意、緩和緊張的話,多做有利於推動對話、增進互信的事,繼續致力於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彼此關切,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為最終實現半島長治久安多作貢獻。

——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何雷

●談大國在印度洋的合作

大國在印度洋有分歧、有競爭是正常的,關鍵是保持良性競爭,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分歧上而忽略了合作。印度洋最終成為“穩定之洋”“和諧之洋”,還是“衝突之洋”“麻煩之洋”,完全取決於各國的戰略選擇。

——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趙小卓

●談中國與亞太關係

中國主張任何國家都不能以他國的安全為代價謀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小國不能被大國邊緣化,大國也不能被小國漁利。中國對現有的亞太安全架構的構想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對現有機制的補充和完善,核心是合作而不是對立。

——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