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郵票被稱為“國家的名片”,誠然,方寸之間可以展現出一個國家獨特的人文和自然,也能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敦煌石窟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曾8次出現在中國郵票上,深受人們的珍愛。

1952年7月1日發行了《偉大的祖國(第一組)敦煌壁畫》特種郵票1套4枚。這套郵票的設計者是著名的郵票設計大師、新中國第一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雕刻者是孔紹惠。

【1】《射獵·西魏》

這張郵票的原型取材於敦煌莫高窟西魏時期的第285窟。這幅圖畫描繪了一場追捕:獵人彎弓搭箭,向著一頭巨大的犛牛引弓待發,而犛牛則向山上竭力的攀登。通過犛牛交叉攀爬的四肢,可以看出畫師觀察入微,真實地反映出犛牛奔跑時的肢體動作。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2】敦煌壁畫《供養人·隋》

莫高窟第390窟·女供養人像·隋郵票上的圖像原型出自莫高窟隋代時期的第390窟。通過畫面能看出隋代女供養人的服飾特徵:穿著大袖衣、外加翻領小袖帔子的貴族婦女;後面各有兩個梳著丱角、披帛和手拿長柄團扇的婢女。正如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裡評論宗教畫家的作品時所說“朝衣野服,古今不失”,“麗服靚裝,隨時變改”。敦煌莫高窟壁畫中供養人的衣冠服飾,是研究中國服飾史非常珍貴的圖像資料。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3】敦煌壁畫《飛天·唐》

高窟第320窟·散花飛天·盛唐圖像原型來自莫高窟盛唐時期的第320窟,在南壁釋迦說法圖上部繪有四身兩兩相對飛舞的飛天,圖中這兩身飛天位於南壁東側。從飛天兩條輕盈飛舞長巾似乎看出散花時風兒輕輕拂過她們,帶動著衣裙和長巾飄動。這兩身飛天彷彿在相互追逐、前呼後應,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氛圍。整幅畫面流暢的線描,豔麗的色彩,優美的造型,彰顯出莫高窟唐代飛天的精美與華麗。

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4】敦煌壁畫《龍·唐》

這張郵票的圖像原型出自莫高窟初唐時期的第329窟。這樣的藝術造型源自中原地區,卻在西部邊陲與佛教石窟寺的營造需要相結合,從這些實例中可以看出敦煌是多元文化的交匯地,見證了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方寸之間的人文和自然之《敦煌壁畫》第一組

這組郵票從浩如煙海的敦煌壁畫中選取了四個畫面:從真實的狩獵活動到古人想象出來的乘龍天人,從現實存在過的供養人形象到佛國世界裡的散花飛天。現實與虛構結合,使觀者感到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這組郵票採用了“留主舍副”的構圖方法,捨棄了原壁畫中複雜的背景,突出表現畫中的人物。畫面採用中國傳統的白描勾線法進行繪製,既簡潔又細膩,同時每枚郵票圖案的右端邊框上,還相應地繪製了與郵票畫面同一時期的代表性花紋,使觀者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對應時代的裝飾風格。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小李往事著犀利講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