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禍害”,學會這些治癒系語言,你就釋然了!《深度好文》

文/依雲

01“父母皆禍害”,學會這些治癒系語言,你就釋然了!《深度好文》

父母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但這不等同於父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懂你的人。

越來越多的人一提到與父母相處的經歷,似乎都很容易就被戳到痛處。

比如,父母關係不和,父母的偏愛,被父母過度指責,被寄予不切實際的期許,以及父母動輒不分青紅皂白的衝自己發火,這些都會讓雙方互相忍耐並積怨已久。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方式來做事,而忽視孩子自己內心的需求。

原生家庭,隨著網絡鋪天蓋地的渲染和心理學的傳播,越來越成為一種現代人的流行病。

很多人開始對自己的父母評判、指責、排斥甚至斷絕關係,當自己的人生過得不如意時,原生家庭便成了他們失敗或推卸責任的擋箭牌。

“如果當年父母……我就不會……”這樣的句式越來越多的被認同,甚至被變相的宣揚著。

心理學本來是讓我們多了一個深入瞭解自己的入口,卻一度的成為了許多人停滯不前和拒絕成長以及擔當的藉口和理由。

但是,生命是流動的,生命因流動變得變幻莫測,生命也因流動而變得更加有意義,阻礙我們的從來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和追求。

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公正的去看一下父母帶給我們的正面的影響,而不是一味的宣揚負面的能量?

世上無完美之父母。

他們也只是普通人,身上會有各種缺陷和不足。

試想一下,

在你每一次給自己設定人生目標時,是否從來都沒有想過如何去修復與父母的關係?

在你每一次的重要聚會里,是否早已經把父母拒之門外?

在你每一次的怨恨與忍耐裡,是否早已經忘記父母也曾對你無微不至?

在你每一次的成功裡,是否也曾也從父母身上獲取過借鑑與正面的能量?

不懂事的年紀,我們總把微笑留給外人,而把傷害留給最愛我們的父母。

也許,有些傷害確實那麼真實的發生並存在著,父母再怎樣的百般好,都無法彌補他曾經打向你的那一巴掌。

也許,父母也曾體驗過作為兒女的痛苦的體驗,而如今在為人父母后他們已經竭盡所能。

可如果註定了過去無法重來,是否,我們更應該接納當下的狀態,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埋怨、指責與憎恨?

很多心理諮詢師認為,孩子的問題有80%來自於他們的父母,而父母的問題又有80%源自於他們自己小時候父母帶來的傷害。

這樣的惡性循環終歸需要有人去終止。

你,會成為家族裡的那個開先河者嗎?

02“父母皆禍害”,學會這些治癒系語言,你就釋然了!《深度好文》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荒野,你不在那裡種下鮮花,它可能就會長滿雜草。

一個在原生家庭裡,關係沒有被修復,覺得換一個環境便可以換來新生的孩子,是無法為自己構建未來的幸福的。

為什麼有的人離開家鄉多年,因為某些隻言片語,依然會讓他覺得撕心裂肺?

為什麼有的人在父母去世以後,憶起過往,內心依然會隱隱作痛?

因為他的內心已經被控制多年,雜草曾未被除根,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每每觸及,便都會有燎原之勢。

有人說,即使不完全依賴昂貴的心理學課程,只要能在短期的輔導中獲得必要的理論、方法及真人的案例,每個人還是有自愈的能力的。

親情的修復,本就是我們成長中必過的一關。

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去選擇和改變。

一個不會做事的人,換再多工作單位,也依然還是能力平平;

一個游泳水平不高的人,換再多泳池,也依然無法做到遊刃有餘;

一個不懂得愛的人,換再多伴侶也無法將愛情進行到底;

所以,當一個人試圖從自己的原生家庭裡找問題,從父母身上找問題時,只會延續自己的痛苦,而對自愈沒有任何幫助。

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外界的環境上,

結婚了,過得不幸福,會將問題推到伴侶身上;

有孩子了,孩子不聽話,會把問題推向社會或者他人;

父母管的多的時候,嫌父母嘮叨;

父母忙的時候,又覺得父母忽略了自己。

如此這般,我們就如同風中的鐘擺,起伏的情緒隨時被外界的環境所左右。

卓別林在70歲時曾寫下這樣的文字,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繼續沉溺於過去,也不再為明天而憂慮,現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發生的當下。今天,我活在此時此刻,如此日復一日。

只有把幸福建立在自己身上,使快樂和幸福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智慧與安寧,幸福才能來得持久而濃烈。

我們終究,要學會原諒,學會感恩,並學會對自我靈魂的救贖。

03

讓我們在潛意識裡試著與父母對話,相信當你能夠對父母說出這樣的話時,與父母的和解便不再遙遙無期。

比如,

“我自己會過好我自己的生活,你所經歷的一切不再是沒有意義的,那些過往的經歷會成為我力量的來源,我會尊重你賦予我的經歷,它會讓我變得更好,我會努力生活,用這樣的方式表示對你的尊重。”

“我很抱歉,一直以來,我總是離你那麼遠,每當你想靠近我時,我總是將你推開,我很難開口告訴你,我有多麼想念你。”

“爸爸(媽媽),在你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很抱歉,之前我是那麼難以相處,我一直都在妄加評判,這讓我一直無法靠近,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希望我們能夠變得更親密。”

“很抱歉,過去我一直在逃脫,我保證我一定會在我們共同的時光裡更加親近,我保證不會再讓你證明對我的愛。”

“我不會再期待你一定要用某種方式來愛我,我會接納你愛我的方式,而不是我所期待的方式,哪怕在你的言語裡,我很難感受到,我也會努力的去感受你的愛,謝謝你這麼多年的陪伴,你已經給予我太多,真的很謝謝您!”

如果父母已經過世,可以這樣說,

“請在我睡夢中擁抱我,那時我的身體不再緊繃,我會更容易去靠近,請教會我如何去信任,並讓愛進入我的內心!”

“請告訴我,怎樣去接納,請幫助我,讓我更加放開自己,感謝你賦予我生命的禮物,我保證不會揮霍它,我們之間發生的一切是我力量的來源。”

“我能夠從別人那裡得到我所需要的,並且從一切當中有所收穫,我不會再責備你,因為我知道,這隻會讓我們之間充滿敵意。”

也可以想像父母這樣對自己說,

“孩子,我愛的是你,你不需要做任何事來爭取我的愛。我的感覺不應該是你的感覺,過去我們之間的距離太近了,我看到了這對你造成的傷害.”

“努力滿足我的要求,照顧我的感受,這一定曾經讓你很無力,我的需求讓你很難有自己的空間,從現在開始,我會後退,不會讓我的愛給你壓力,我會給你全部你所需要的空間。”

“一直以來,我與你的距離太近,讓你不能真正的認識你自己,現在,我會保持這個距離,走出這個邊界,並開心的看著你過自己的生活。”

“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這都承受太多了,任何想要修復的孩子都會感到壓力,並不只是你一個人,直到現在,我才能面對自己的痛苦,我將本屬於我自己的痛苦帶給了你,是時候把它們歸還給我了,這樣我們都能夠得到自由。”

悲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淡,但不會自動消失,它需要我們主動去療愈它。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依然不成熟、無擔當,不要等到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才恍然發覺,世界只是一個繭,而我們從未真正活過。

也不要總是眷戀那道已經關閉的門,給自己多一些選擇,抬起頭,便會發現還有一扇被陽光穿透的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