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葫芦丝真不是吹的,好吃也好卖,一天10万只是赚小钱


葫芦丝不是一种吹奏乐器吗?咋变成了这样?这是经过晾晒后已经半干的葫芦丝。在辽宁丹东一个叫权家屯的小渔村,渔民把这种小银鱼叫做葫芦丝。有意思的是,这种被称为葫芦丝的小银鱼,居然不是当地的水产品。权家屯仅仅是它的中转站,凭着中转,渔村里好多人衣食无忧地活了一辈又一辈!

在权家屯,有个说法,五月六月葫芦丝,也就是说整个五月和六月前半个月是加工葫芦丝的大忙季。在一个半月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葫芦丝取道海上来到权家屯。渔民跟着潮水走,不分昼夜地忙碌起来。图中所示,葫芦丝刚刚由码头运到渔村,卸载的时候感觉像是舀出一桶桶浓稠的浆糊。

葫芦丝被运到权家屯后,流水作业开始了。卸车、洗鱼和煮鱼基本上是男人的活儿,他们挣的是计时工资,一小时15到20元。像图片中这样的主力,一天下来,他洗鱼的时间大约在10小时以上,基本可以保证200元的收入。


女人也不含糊,平均每天收入120元以上。图片中的这位大姐尤为突出,体能很好,敢跟男人比高低,她需要把洗过的葫芦丝倒进大锅里煮熟,一天的收入跟男人差不多。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外界困惑:南方人为何要舍近求远把葫芦丝运到东北加工?对此,权家屯的渔民只能给出大致的说法:这是多年以来渔业市场自然形成的一种跨地区分工。权家屯干海鲜加工的历史、经验和能力都很成型,于是,市场优势明显,于是,葫芦丝的粗加工和中转自然被市场给优化到这里了。还有一个原因,东北沿海的人工费要比南方沿海便宜。

在权家屯,加工能力很强的产业大户,最多一天能晾晒半干状态的葫芦丝1万多斤。1万多斤是什么概念呢?房前屋后都是葫芦丝。在五六月份的权家屯,晾晒葫芦丝也是一道风景。


那么,中转加工葫芦丝能给产业大户带来多大的好处呢?这户主人说:加工费一斤10元,由南方的买主给。

提到钱,有网友立马脑补:一斤10元,一万斤就是10万元;一天10万元,45天就是450万元,发大财了!不能这么算账——在权家屯,不是每天都能加工出1万多斤的半干葫芦丝的。

这是即将封箱的葫芦丝,它们会被运到南方。运到南方做什么呢?有的说做罐头,有的说做小食品。权家屯的渔民认为,中转加工葫芦丝其实是一个低端产业,赚的是辛苦钱,大钱在南方终端。说起终端的利益最大化,权家屯人很感慨:东北人赚钱的本事照比南方人差太远了!各位网友,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