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為何頻摘戛納金棕櫚?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小偷家族》是日本電影第五次奪得金棕櫚獎,是枝裕和也成為繼黑澤明、衣笠貞之助、今村昌平之後,第四位獲得這一殊榮的日本導演。

日本电影为何频摘戛纳金棕榈?

“天哪,我的腿真是一直在發抖,此時此刻能站在這裡真的很幸福。每次參加戛納電影節,我都能收穫繼續在電影創作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氣,也能感受到大家想要通過電影去打通不同人之間的對立、不同世界的隔閡的希望。”

北京時間昨天凌晨,伴隨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接過金棕櫚大獎的獎盃,並發表上面這段感言,第71屆戛納電影節正式落幕。

這一屆電影節,《小偷家族》最終笑傲群雄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畢竟是枝裕和已經是戛納十幾年的常客,畢竟這已經是日本電影第五次榮獲金棕櫚大獎。在中國電影夢想“走出去”的同時,日本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開掛”,或許能夠留給我們更多思考、更多希望。

歐美電影人仍是得獎主力

本屆戛納電影節在5月8日開幕,共有21部影片角逐金棕櫚獎。由於這些影片質量上乘,而且在華語片連續兩年缺席戛納主競賽單元后,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今年得以入圍,所以本屆電影節備受國內關注。

最終,由著名演員凱特。布蘭切特領銜的評審團,將電影節最高殊榮——金棕櫚大獎頒給了是枝裕和的新作《小偷家族》。另外,今年電影節新增的“特別金棕櫚獎”,授予了88歲高齡的法國國寶級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影像之書》)。

不過對很多影迷來說,這個獲獎名單有不少遺憾。韓國導演李滄東的新作《燃燒》以3.8分刷新了戛納場刊《每日銀幕》最高評分紀錄,但最終只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在主競賽單元竟然顆粒無收,成為最大遺珠。

此外,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和入圍“一種關注”的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都在各自單元鎩羽而歸。不過,這兩部影片展映後都反響熱烈。《地球最後的夜晚》中近1小時的3D長鏡頭更是引發熱議。

另外,在電影節短片和電影基金獎單元,中國90後導演魏書鈞憑藉《延邊少年》榮獲短片單元評委會特別提及獎,上海戲劇學院選送的新銳導演申迪的作品《動物兇猛》榮獲電影基金獎二等獎。

《小偷家族》有望國內上映

獲得金棕櫚大獎的是枝裕和出生於1962年,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日本電影界,很快樹立了自己的風格。影像風格平實、擅長拍攝家庭題材的他,被視為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

“溫暖又有力量,疼痛卻不苦情。”這是影評人陸支羽對是枝裕和的電影特點所做的概括。

而在與他接觸過的中國影評人沙丹的記憶裡,這位蜚聲國際的大導性格極其平和,“就像他的電影一樣,既溫情又沒有距離感,既像謙謙君子,又像鄰家大叔。”去年11月,是枝裕和曾親臨中國電影資料館,參與日本電影周的開幕活動。當時的見面會一票難求。“在電影周我們放映了他的8部作品,算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把他介紹給中國觀眾,但其實還是有點晚了。”沙丹有些遺憾地說。

實際上,提起是枝裕和,不少中國觀眾還是習慣性地認為他是一名藝術片導演。今年4月初,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下稱“藝聯”)曾將他的轉型之作、推理片《第三度嫌疑人》引進國內專線上映,最終票房還不到400萬元。“但是在日本,這部電影的票房超過了10億日元。”沙丹介紹,像小津安二郎一樣,是枝裕和的作品其實無法簡單用“藝術電影”來歸類,“他的作品基本在日本都能賣到幾十億日元,既有藝術性又能兼顧市場。”

《小偷家族》仍是他擅長的家庭戲。已經看過該片的影評人桃桃林林說,這是是枝裕和近些年最突出的一部影片,既保持了他一貫的溫情家庭戲風格,還一定程度上找回了他在代表作《無人知曉》時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是那種有暖心一刻,也有戳心淚點的片子。”同時片中演員、尤其是小演員的表演非常出色。

受青睞,因為歷史亦因現實

其實,入圍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日本導演除了是枝裕和,還有一位濱口龍介(《夜以繼日》)。這些年,日本電影一直備受戛納電影節乃至世界三大國際A類電影節的青睞,像是枝裕和,不僅在2004年憑藉《無人知曉》讓時年14歲的小主演柳樂優彌成為戛納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2013年後執導的幾乎每部影片(《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都被戛納或威尼斯“欽點”參與主競賽單元角逐。《如父如子》2013年拿下戛納評審團大獎。

“日本電影能夠獲得青睞,與其高水準的藝術質量有直接關係。”沙丹直言。在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影壇受到世界影壇變革的激盪,大師輩出,在電影方面成為整個亞洲最重要的區域,對亞洲電影的整體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像之前獲得金棕櫚的衣笠貞之助、今村昌平和黑澤明,基本上都是上世紀60年代培養出來的。”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拍電影的是枝裕和,既繼承了日本電影溫情派、如小津安二郎電影的傳統,其電影語言還受到了臺灣導演侯孝賢的極大影響,融入中國的東方美學,無論議題提煉還是其他角度,都將當代的日本“生活流”(即將生活畫面流水般地展現出來的技法)電影推向了極致。

不過,沙丹也坦言,雖然日本電影在國際上得獎風光,但其實日本國內的電影產業發展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受制於市場和資本,現在的日本,那種好萊塢式的大製作、純商業電影已經很少了,主要流行兩種:一是漫畫改編的電影,二是關注當代都市生活的電影。”後一種也使得日本電影人不得不專注於創作,才有出頭的機會。

來自北京日報

日本电影为何频摘戛纳金棕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